当前位置:

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201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

编辑:redcloud 2012-03-28 11:06:30
—分享—

登记号:CNDR-2012-00002

 

 

 

 

 

常政发〔20129

 

 

常宁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201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及省、衡阳市农业农村和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市粮食生产稳步发展,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2年粮食生产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12]6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就2012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产粮大市地位,争创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为目标;以增加双季稻播种面积,减少中稻(一季稻)比例,提高单产和增加

1

粮食总产为努力方向;以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双季稻生产为突破口;以引导土地流转,发展种粮大户,建立专业合作组织为手段;以增加投入,建立长效考核机制,严格落实奖罚措施为保障。坚决消灭耕地常年性抛荒,杜绝季节性抛荒,全面提高双季稻覆盖率,力争2012年进入全国、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行列。

二、目标任务

全市现有耕地面积75.39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3.39万亩。力争全市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22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0万亩以上(双季稻种植面积109万亩以上,优质稻面积68万亩以上),总产达到48万吨。全年水稻集中育秧示范面积突破15万亩,其中早稻12万亩以上,晚稻3万亩以上。全市高产创建乡镇、主要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稻田双季稻种植比例达到90%以上,农作物覆盖率达到100%,不出现农田闲置抛荒现象。

三、工作重点

(一)集中育秧扩面积全市要落实集中育秧面积15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及主要公路沿线示范带要全面推行集中育秧和机插秧。一是全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全市集中育秧以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为示范龙头,以乡镇、村、组、户为主体,以控制水稻直播、遏制耕地抛荒、推进单改双和提高水稻单产为目标,按照行政推动、市场带动、补贴促动运行机制,积极推

2

进水稻集中育秧和机插秧示范,全力恢复和发展双季稻生产。二是全力推广合理密植技术。要全面推广增加大田用种量、增加秧田面积、增加大田用盘量、提高成秧率、提高抛插质量的三增两提技术,力争全市水稻抛插密度提高15%以上,解决因密度偏稀、基本苗不足制约水稻高产的突出问题。三是全力推广安全齐穗技术。安全齐穗是确保晚稻丰收的基本保障,要突出抓好早晚稻品种搭配、规范早晚稻播插期、搞好生育进程调控等三个关键环节的落实,确保晚稻安全齐穗,降低生产风险,夺取晚稻高产稳产。

(二)扩双压单遏抛荒。坚决杜绝耕地抛荒和双改单现象,各乡镇(办事处,下同)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保证辖区内双季稻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80%以上。特别要抓好三片五带高产示范区和主要公路沿线区域的粮食生产,力争双季稻覆盖率100%。如确实不能种植双季稻的,要因地制宜种植其他作物,确保不出现农田抛荒现象。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质提升技术应用,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三)规模经营创机制。大力培育和扶持种粮大户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使土地逐步向生产能手集中。市里已按照水稻面积的多少,将各乡镇划分为三类,一类乡镇(水田面积较大)要发展5个以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二类乡镇(水田面积中等)要发展3个以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三类乡镇(水

3

田面积较少)要发展1个以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每个乡镇要扶持种粮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大户1—2户,种粮面积在30亩以上的大户50—100户。同时,要大力推广商品化育秧(苗)、代耕、代种、代收、病虫统防统治等季节性关键农事活动的租赁和承包服务,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水平。

(四)高产创建稳产量。全市按因地制宜、优化布局的原则,重点抓好三个万亩粮食生产高产创建示范片(蓬塘片、三角塘片、罗桥片)、五条精品示范带建设,积极做好湘米工程,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确保粮食生产高产优质。示范片、示范带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双季稻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90%,对市级粮食高产创建重点乡镇核心示范区,继续采取统一免费供种、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栽培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六统一措施,确保示范区内双季稻亩产900公斤以上。各乡镇要按照定地点、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和定农户的五定要求,抓好粮食生产面积落实工作,办好2个以上千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把高产创建和示范带建设作为确保粮食稳定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好落实。

1、三角塘、罗桥片双季优质稻高产示范带。示范面积3万亩,示范带核心区域辖三角塘、罗桥、宜潭、泉峰等4个乡镇20个村,其中泉峰办事处辖曲市村,三角塘镇辖檀下、寨下、石尾、市塘、周家、市群、瑶草、麻冲、江南、千家等10个村,罗桥镇辖双周、新湾、阳家、阳山、三合、湖波、六联、南湖等

4

8个村,宜潭乡辖大屋、董家等2个村。

2、宜潭、蓬塘片双季稻高产示范带。示范面积3.5万亩,示范带核心区域辖宜潭、蓬塘、盐湖等3个乡镇21个村,其中宜潭乡辖金塘、联平、星子坪、大堰、乌联、书泉、长塘、珠塘等8个村,蓬塘乡辖山歧、黄歧、五塘、田市、新田、蓬田、蓬塘、渣洲、新丰等9个村,盐湖镇辖莲江、梅花、盐湖、官冲等4个村。

3、沿S320S317线双季稻示范带,示范面积5万亩,示范带核心区域辖官岭、兰江、盐湖、荫田、新河5个乡镇35个村,其中官岭镇辖富贵、老屋、车贤、大联、江边、龙华、麦元、竹塘、七龙、龙团、官岭、中康等12个村,兰江乡辖新山、新塘铺、元山、金星、荆堰、八一、合群、老鸦桥、东塔、南丰等10个村,盐湖镇辖盐湖、湖边、新铺等3个村,荫田镇辖张栗、黄塘、双湖、同意、荫市等5个村,新河镇辖新长、五里牌、陶岭、八正、太江等5个村。

4、沿S214线双季稻示范带。示范面积5万亩,示范带核心区域辖松柏、柏坊、宜潭、宜阳办事处、三角塘、罗桥、庙前7个乡镇25个村,其中松柏镇辖大渔、楠木、双泉等3个村,柏坊镇辖袁益、柏坊、蔬菜、夏柏、太柏、桐市、兰田、宜元、裕丰、红泥等10个村,宜潭乡辖福寿、黄桥等2个村,宜阳办事处辖万寿村,罗桥镇辖荆坪、建群、罗市、新屋、大枫树等5个村,庙前镇辖候家、春和、泉井、双义、弥泉等5个村。

5

5、沿常板洋板常洋线双季稻示范带。示范面积8万亩,示范带核心区域辖泉峰、板桥、胜桥、洋泉、兰江等5个乡镇35个村,其中泉峰办事处辖南市、冷水等2个村,板桥镇辖高银、新竹、樟塘、长冲铺、群益、铁蛾、西洞、板桥、西华、石塘、复合等11个村,胜桥镇辖到塘、玉泉、胜江、仓坪、太毛坪、留田、泉峰、文堰、双红等9个村,洋泉镇辖泉峰、洋洲、洋泉、坦冲、西桥、丰龙、马坡、东山、兰田等9个村,兰江乡辖江星、景星、兰江、太子塘等4个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一是成立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市政府成立由市长周正雄任组长,市委副书记李涛、副市长谢阳当任副组长,市农办、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机局、市统计局、市经管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落实、协调、督查督办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市农业局,由郭文锋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与乡镇签订《常宁市2012年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二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坚决执行常办发[2010]6号文件精神,实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制,严格责任追究。联系乡镇的市级领导对所联系乡镇粮食生产负总责;乡镇党政一把手为乡镇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抓;乡镇联村干部对所联村粮食生产具体负责,村

6

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本村粮食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同时,将粮食生产工作列入市、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并提高在全市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的分值。三是完善长效考核机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牵头,组织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察局)和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年将进行6次以上的专项考核,每次考核结果均予以通报。对粮食生产存在问题的乡镇,要及时下发督办令,限期整改到位;对没有完成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指标任务的,要进行通报批评,且乡镇主要负责人要向领导小组说明原因;情节严重的,实行问责。对未落实整改措施或整改不到位的责任人一律黄牌警告,由领导小组实行诫勉;对连续三次考核名列最后的乡镇或在省、衡阳市组织的粮食生产检查考核中通报批评并严重影响我市粮食生产排名的乡镇和责任人一律一票否决书记、镇长和分管农业副职调整工作岗位。把粮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同干部的津补贴、年度工作绩效挂钩,同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挂钩,同农口项目资金投向挂钩。对没有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种植比例达不到规定要求且存在五亩以上连片抛荒,其粮食生产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取消联村乡镇干部的年终奖励和村干部的误工补贴。

(二)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省和衡阳市规定,国家粮食生产大县财政奖励资金原则上都要用于粮食生产,其中30%拨付到农业部门用于高产创建、集中育秧和发展现代种业,新增的国家奖励产粮资金要全部

7

用于粮食生产。主要对产粮先进乡镇、种粮大户、合作组织、发展粮食生产先进个人予以奖励及对市级高产示范区粮食生产进行物化补贴。对三片五带双季稻示范区所辖的村,要统一集中育秧,育秧所需种子、壮秧剂、旱育保姆由市政府按量免费提供。各乡镇要拿出一定经费,对集中育秧的秧田组织统一犁翻并提供资金补贴。市财政要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二是规范补贴发放方式。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完善补贴种粮农户的措施办法,使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粮食种植上来,真正做到谁种粮补贴谁,种多少补多少,种一季补一半,种双季补全额,真正让种粮农民得到实惠。推行以市统筹、乡镇为结算单位的补贴发放办法,节余资金和新增补贴向双季稻核心区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全额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切实增强补贴政策对双季稻种植户的激励作用。三是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涉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动员和引导农户积极投保并按规定缴纳保险费用,坚持应保尽保,种粮必保、不种不保的原则;鼓励粮食专业合作组织统一投保,提高种粮农户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真正为种粮户化险避灾。四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粮食生产先进乡镇、起示范作用的合作组织、种粮大户、作出特别贡献的乡镇干部和农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辖区内耕地抛荒面积控制在千分之五以内,双季稻种植面积占水田面积的比例达到85%以上,且办有连片2000亩以上的双季稻高产示范片的乡镇,分设一、二、三等奖给予奖励,设一等奖

8

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奖励标准为一等奖4万元、二等奖3万元、三等奖2万元。对证照齐全,经营规范,为全市粮食生产起示范作用,并经市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考核验收的6家专业合作组织各奖励1万元。对全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200亩以上(含200亩)的种粮大户奖励5000元,对全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含100亩)、200亩以下的种粮大户奖励2000元,对全年双季稻种植面积在50亩以上(含50亩)、100亩以下的种粮大户奖励1000元。对在粮食生产中组织有力,落实到位,为全市粮食生产作出特殊贡献的6名乡镇干部和3名农技干部各奖励1000元。

(三)强化配套措施,促进农民增产增效。一是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即五大竞赛促生产,包括保面扩面竞赛、高产竞赛、良种良法竞赛、商品贡献率竞赛、农技服务竞赛;各级干部下乡村促生产,责任到人,服务到丘;各乡镇要积极组织参与,掀起粮食生产的竞赛热潮。二是推广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全市要大力推广应用水稻统防统治、水稻软盘抛秧、早稻机插机收、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把水稻集中育秧工作作为发展双季稻和消灭直播的重要举措严格落实,切实抓好三区五带水稻集中育秧示范。三是狠抓技术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市农业局要成立市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小组。由局负责人包片,技术人员包乡镇,负责各乡镇粮食种植技术指导和工作联络,包片蹲点人员要加强同乡镇的联络和督促,并负责粮食生产政策和技术措施的落实。

9

四是强化抗灾减灾,确保旱涝保收。各乡镇和市直相关单位要始终坚持抗灾夺丰收的思想不动摇,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要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旱涝保收。五是发展订单生产,实现产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引进稻米加工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粮食产销订单,引导农民以销定产、以产促销、产销衔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按照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标准,组织农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粮食加工增值。

(四)实行粮食生产台账和责任公示制度。2012年,市、乡、村三级都要建立粮食生产台账,包括双季稻生产台帐、集中育秧台帐、粮补资金发放台帐。主要内容是承包户姓名、适宜种粮丘块的面积、乡镇、村组责任人的姓名及职务、技术指导员姓名和当前种植意向、状况等信息。粮食生产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由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派专人收集整理,并把粮食生产台账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各乡镇要对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跟踪掌控,提前介入,并制作粮食生产责任人公示牌,向社会予以公示。

 

 

常宁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10

 

 

 

 

 

 

 

 

 

 

 

 

 

 

 

 

 

主题词:农业  粮食生产  意见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武部。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人民法院,

       市人民检察院。

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2312印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