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廷珪是常宁最早的籍革命烈士,是“三·一八”惨案中壮烈牺牲的一位热爱祖国,热爱自由,矢志革命,性格豪放的进步青年,在北京圆明园“三·一八”烈士墓碑上有他的姓名和简历。常宁县城曾立有五尺高的汉白玉石“彭廷珪烈士纪念碑”。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18日,北平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日本等国要求大沽口撤防的国民大会,遭到段祺瑞政府的血腥屠杀。彭廷珪和同学们参加了大会,而且走在游行队伍前面,振臂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段祺瑞!”军警向请愿群众开枪射击,彭廷珪小腹中弹身亡。
彭廷珪遇难后,湖南旅北平同乡会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上宣读了“呜呼彭君,邦国之英”的祭文,痛悼这位热血青年。
彭廷珪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4月13日生于常宁到塘湾州彭家,兄弟三人,他居其长,七岁入私塾,民国九年(1920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中学。他因批评学校当局的不合理措施未获结果,毅然退学。他努力研习外语,决定去法国勤工俭学,后因为航路阻断,不得不改赴北平,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考入北平中俄大学政治系。
从中学时起,他就阅读了大量新书刊,不断接受进步思想。他痛感军阀政府腐败,社会黑暗,国家处于危急之秋,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他到北平后,经常阅读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又接触了一些中共党员和进步青年,并且见到中共党的领导人李大钊。他的思想觉悟大为提高,革命志向更加坚定,勇敢地投入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后,他在北京积极鼓动罢课、罢工、罢市,以支援上海人民,还组织同学上街讲演和检查抵制日货。
彭廷珪深感中国民众缺乏受教育的机会,陷于愚味落后,因此努力从事平民教育工作。直至遇难的前几天,还在到处奔走募捐,筹划在家乡常宁办一所模范的平民学校及师范讲习所。
他和同学友好相处,互相砥砺,性格直爽,乐于助人。每看到贫苦同学有困难,他就节衣缩食,在物质上帮助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他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拥护,曾被选为中学学生会会长,旅北平湖南学生联合会总务和北平反日宣传委员会委员。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