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杏林春暖细无声
—记发展中的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
吴仕辉
杏林春暖意,悬壶为民康。
近年来,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始终坚持“以骨伤科为龙头,突出中医药优势,人才兴院、特色兴院、科技兴院,打造湖湘名院”的发展理念,努力提高医疗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受到了当地百姓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
同时,常宁市中医院领导班子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采取系列措施,依法治院、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以法制化促进规范化、制度化。并把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落实到医院具体工作中,有力地促进了医院的发展,法治医院创建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常宁市中医院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医院先后被评为“湖南省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十一五湖南省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百姓放心优质医院”。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抽检中,该院受到专家组的好评,被誉为三湘中医的一面旗帜。
精益求精
铸就“南詹正骨”金字招牌
创建于1956年4月的常宁市中医院,现已发展为一所以骨伤科为特色,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国家综合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功能齐全,有着浓郁的中医专科特色,是衡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保、工伤、城镇居民医保、老干医疗等定点医院。医院总用地面积20464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46735平方米;开放住院病床800张,开设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5个,其中国家、省级重点建设专科6个。有价值5800余万元的医疗仪器设备。医院现有职工人数589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56人,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人员156名,有省市名中医8名。
品牌为立业之本,“南詹正骨”是常宁市中医院的“金字招牌”。百年前,一代名医詹顺庭博采众长,独创“茅庐正骨医学”,上世纪五十年代,詹派传人詹镇川将詹派正骨术发扬光大,创立了常宁市中医院骨伤科。百年风雨淬炼,“南詹正骨”以其操作简便、收费低廉、疗效显著,获得了无数患者的青睐,成为湖南中医正骨两大主要流派之一。
作为医院的“金字招牌”,“南詹正骨”医疗技术的发展,不仅代表着骨伤科的水平和特色,也决定着医院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了进一步做强“南詹正骨”品牌,该院班子率领全体医护人员,把弘扬“南詹”品牌作为创省级文明单位的首要目标,落实了“三个围绕”。
一是围绕品牌建设强班子。狠抓党支部自身建设,要求党员和群众做到的,支部成员首先要做到。作为医院业务量最大的拳头科室,骨伤系列科室医疗工作十分繁忙,但每周两个小时的集中学习制度一直坚持,从未间断。针对科室摊子大,人员分散的实际,支部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科学发展观和“南詹正骨”理论体系的学习。同时,支部在党员中精心组织开展了“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公开承诺活动、“有事请找我”党员示范岗活动,在职工中开展了“医德医风大家谈”活动。通过活动和学习,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得到了提升。
二是围绕品牌建设抓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完善了就诊、检查、咨询、回访、病人意见处理及反馈、病人满意度调查等服务工作流程;强化工作考核,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对科内医务人员考核最重要的标准,考核结果和经济奖罚直接挂钩。
三是围绕品牌建设优环境。为缓解医院业务用房紧张,该院先后兴新了668平方米的两层活动板房,346平方米磁共振医技楼。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要,加快医院建造湖湘名院的步伐,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院班子的努力,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该院克服社会层层阻力,顶住各种压力,医疗综合大楼经两次挂网招标,与衡州建筑公司签订了建设合同,目前已完成第七层土建工程。一年后一栋十五层31920平方米的医疗综合大楼将交付使用。骨伤医疗住院用房面积拓展到4500平方米,住院病床增加到800余张,同时积极争取主管部门的支持,添置1台1.5T的磁共振,为提升医疗技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医疗需要,进一步弘扬“南詹正骨”技术,做响“南詹正骨”品牌,提高该院骨伤科和中风病人的治愈率。2013年11月,经院长办公会研究,该院成立了骨伤康复科,根据现代康复理念和先进的康复学术思想,选购了临床必需、实用的蜡疗仪、激光治疗仪、上肢、下肢关节康复器,八件组合训练器等30多万康复器械。对骨折病人运用针灸、推拿,配合现代康复器械,加强功能锻炼,实施康复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开科五个月来,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为把“南詹正骨”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传统临床经验及其流派特色作为主体加以继承发展,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动车组”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了人才梯队建设。一是“坐下来结对子”。举行“南詹正骨”传承拜师活动,在支部书记、科主任雷怀钰等党员骨干带领下,14位“南詹正骨”传人与年轻医师结成师徒对子,手把手地传授正骨医术,促进了年轻医师的成长成才。目前14名“徒弟”中已有7名获得中级技术职称,并能独当一面。二是“走出去拜师傅”。医院先后选派10名医师分别到北京、天津、河南洛阳、广东佛山等地的正骨医院进修,虚心学习各家之长,对不同派别的中医正骨技术进行融会贯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南詹正骨”的医术。三是“请进来开讲坛”。挂牌成立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从省中医药大学聘请知名教授来院讲学,医院党员骨干带头参学,促进了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和诊治水平的提高。四是不断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专业技术队伍。去年该院从省中医药大学招聘了两位硕士毕业生,从工作和生活上给予重点关心和照顾,使他们扎根医院,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为医院的发展奉献力量。通过外引内升,多管齐下,医院人才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状态。以党员骨干为龙头,医院老中青三代牢记传承发展“南詹正骨”品牌的历史使命,执著追求,融中汇西,在颅脑手术、骨瓣移植、关节置换、断指(趾)再植、畸形肢体矫正骨伤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南詹正骨”品牌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600405,股吧)泉。
在市卫生局的支持下,该院成立了“南詹正骨”研究中心,并在院内设立“科技创新先锋岗”,鼓励党员带头精研医疗技术、带头创新医疗手段。“南詹正骨”研究中心攻关小组耗时两年研制出一种对胸椎体压缩性骨折和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有独特疗效的“波浪板腰垫”。采用这种治疗手段,患者既可免除开刀之苦,又可省下45%以上的治疗费用。这项成果获湖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获国家专利,被迅速推广应用,几年来,全省已有1万多名患者从中受益。
在党员的带动下,院内广大医务人员自觉学习、自主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近三年,科内先后引进和应用新技术近20项,在省卫生厅立项科研课题一个,获省、市、县科技进步奖10余项,在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6篇。
在辛勤的汗水浇灌下,常宁市中医院骨伤科被列为全省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南詹正骨”品牌也日臻成熟。其以传统手法复位、杉木皮夹板固定和理筋刀疗法为主,配合祖传秘方研制的新伤丸、接骨丸、培元固本口服液、消瘀酊等自制中成药的独特治疗方式,价格低廉,疗效显著,赢得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和青睐。
依法治院
倾心打造和谐医患关系
“南詹正骨”,成就了常宁市中医院的金字招牌。拂去历史的尘埃,如今,这所医院又书写了崭新的一页。
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中,常宁市中医院坚持依法治院、依法管院、依法执业、狠抓基础质量,管理成效显著。医院广大医护人员立足本职,情系患者,以实际行动在医疗服务中为患者创造和谐、温馨、舒心的就医环境,切实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德信为服务之本,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切实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院党总支组织88名党员面向社会公开承诺:拒收红包、拒绝回扣、不开“大处方”;能用中医药治好的病,不用西医药;能用手法复位的骨折,绝不开刀做手术!掷地有声的承诺背后,是不折不扣的履诺行为。去年以来,科内医务人员主动退还和上缴“红包”38余人次。其中,党员医生拒收红包27次,共计1.3万多元。让患者忧心的“大处方”彻底消失了。骨伤科门诊平均每人次费用始终控制在100元以下,住院病人平均每床日费用一直控制在250元以内。
岗位示范,用细节感动患者。为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医院党总支在院内大力推行“党员示范岗”服务,在科内显眼位置设立“阳光牌”,将每位党员医生护士的照片、职务、工作职责和联系电话予以公示,让78位党员医务人员佩戴党徽,挂牌上岗。在党员带领下,院内全体医务人员更加注重服务细节,主动为病人提供“五个多一点”服务,即“微笑多一点,问候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尊重多一点,方便多一点”。骨伤科老龄病人较多,且多数行动不便,医护人员总是处处为病人着想,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为病人做好服务。来自柏坊镇的76岁老人尹诗香股骨骨折住院治疗两个多月,护士长郭玉纯帮她洗脸、擦身、端洗便盆,比亲闺女还要贴心,憨厚的老人次次感动得热泪盈眶,直叫她亲闺女,住在同一病房的患者也感动得流下泪来:“自己的亲生儿女也不过如此,甚至亲生儿女也做不到,这些医生护士都做到了!你们不嫌脏、不嫌累,这样用心地照顾我们这些农村来的老人,太不容易了!”
今年2月18日凌晨1点,120急救中心值班医师邓倬韬接到毗邻的市气象局值班职工的急诊电话,发现一位严重受伤的老妇人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医院得知情况后立即报警,然后成立抢救小组,马上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经过医务人员的一夜努力抢救,终于在早晨7点钟把身无分文的无名氏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经诊断,老人多处受伤,右桡骨远端骨折,头皮多处裂伤。老人病情虽稳定,但神志不清,也找不到亲人,记不起是如何受伤,更不知道自己深更半夜如何蹊跷地倒在气象局的山上,医院从人道主义出发,为其减免治疗费用,病人千恩万谢。
和谐沟通,用真情温暖患者。为了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医患之间的和谐沟通。科室领导牵头,变病人“投诉”为党员干部“下访”,强化了三级查房制度,主动到病房去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设立“医患交流箱”,定期举行工休座谈会,让患者通过各种渠道充分表达意见和建议,根据患者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为追踪患者病情,巩固治疗效果,医院要求每位临床医生严格落实“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在病人出院后主动进行两次以上回访,提供咨询服务,关心了解病人恢复情况,提醒复诊时间,及时帮助解决疾病康复中的问题,给予饮食、用药、康复及心理方面的指导。通过这些措施,科室内形成了关心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温馨氛围。
多年来,医院始终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与“医院管理年”和“三好一满意”活动相结合,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狠抓医疗服务质量,积极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大了三基知识培训,使医院员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各项医疗服务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医院院容院貌、医疗护理工作、行业作风建设、员工文明素质、医院文化建设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环境更加和谐。辐射范围日益广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医院业务直线上升,日平住院病人由过去的200人次增加到现在的700多人次,业务收入由原来的3000余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1.2亿元,年递增40%。
爱民惠民
勇担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倾情付出,只为患者平安。医院党总支始终以爱民、惠民为主题,充分激发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推行“惠民医疗”,定期组织党员骨干,进社区、下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医疗保健及义诊等服务,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以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形象赢得了父老乡亲的口碑。
为了减轻患者的负担,医院郑重向社会公开承诺:在省内免费接诊住院患者。这一举措从2008年10月开始实行,在全省的县市区医院中开了先河。5年多来,医院共免费接诊5163趟次,其中外县病人684人次。仅此一项,就为患者节省费用370多万元。
为回报广大患者,医院还选派技术骨干,积极参加院党总支组织的“万名干部百村千户大走访”活动,深入全市27个乡镇、办事处的农村集镇和田间地头,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的巡回义诊活动。去年以来,医疗队深入141个行政村,为2300余个家庭普检136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36700余份,免费为困难群众发放了价值近10万元的药品。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党员的带动下,全院医务人员始终高扬起人道主义的旗帜,为每一位患者送上温暖的关怀,去年10月,骨伤科收治了一位“120”接诊的“无名”病人,经诊断,病人左跖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感染,重度营养不良,身体极度虚弱,同时患有精神失常,无法正常交流。为了让她早日康复,骨伤科医生充分发挥人道主义精神,迅速组织会诊,精心治疗照顾。一个星期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能说出自己名字和年龄。经医院、派出所多方调查,终于帮这位患者找到了家人。原来这位患者是衡南县三塘镇雨母山村杨祠堂组人,因精神失常已离家在外流浪五年。经过20多天精心治疗,患者骨伤痊愈了,出院那天,她的家人流下了感激的热泪:“感谢你们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像这样,近年来,全院免费诊治患者达56多人次,为贫困患者减免治疗费用达40万元。收到感谢信16封,锦旗54面。
有口皆碑的医疗技术品牌、真诚的服务,吸引了包括周边10余个县市的骨伤患者慕名前来常宁市中医院骨伤科就诊。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门诊人次增加了23%,出院病人增加了30%。周边县市乃至全省和广东、广西等外省骨伤患者慕名而来,全院每年收治的骨伤住院病人中,来自市域外的占55%以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常宁市中医院已成为中医骨伤科领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设备先进、服务优质的标杆,正引领着湘南地区中医事业的蓬勃发展。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吴仕辉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