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美眉在哪里?
俄罗斯2010年的单身汉数量达到3000万之众——占该国1.4亿人口的21%。在俄罗斯,有非常多的男性乐于享受悠闲的单身生活。35岁的瓦季姆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职员,至今单身。在谈到甘做“剩男”的原因时,他说:“我愿意什么时候回家都行,可以随便花钱,比如买一个很贵的电动剃须刀———这些都是已婚男人没法办到的。”瓦季姆说出了相当一批“剩男”的心声。俄罗斯《火星》杂志分析道,“剩男”现象是俄罗斯司空见惯的“城市病”,在现代化都市生活中,“剩男”们不用再为日常生活琐事发愁:工资足够将衣服送到洗衣店,吃饭可以去小餐馆,打扫房间可以请钟点工,在大城市里,越来越多的男性向往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

看日本,适龄男女中有71%的男性未婚,25到34岁的生育适龄女性中有半数未婚。日本的男女比例并不失衡,为什么也有这么多所谓“剩男剩女”?
《全球华语广播网》日本观察员黄学清认为:日本人不婚和晚婚的原因,除了高学历的人增多开始工作的时间推迟,社会观念对独身越来越宽容,女性更多的参与社会工作等等以外,经济的因素可以说是最主要的。日本2011年育儿白皮书中就称,经济原因是日本年轻人不敢结婚导致少子化的主要原因。
日本女性经济能力虽然比以前增强了,但是由于政府和社会对育儿支援不够,很多女性在生育子女后不得不辞去工作,男性就需要有稳定的可以承担家庭收入,这也使很多日本女性一直存在希望与高收入的男性结婚的观念。而经济的长期低迷让日本男性有自身难保的危机感。
日本人在家庭关系上有很多和欧美相似的地方,比如孩子工作以后,父母基本就不对孩子和他的家庭进行援助,父母给孩子买房子的事情也是比较少的,所以经济压力使不少日本男性对婚姻望而却步。


印度官方统计显示,印度男性已比女性多了整整4000万人,新生男童又越来越多于女童,社会隐患可想而知。比如,传统的不良婚姻模式——“童婚”、“换婚”“群婚”、“租婚”等丑陋现象死灰复燃,性犯罪形势日益严峻。
有媒体曾报道了这样一个故事:来自哈利亚那邦的亚达夫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到了结婚年龄,想娶妻,也找到了目标,但对方要求换婚,他只好在自己的女性亲友身上打主意。他先是承诺将自己的外甥女送给对方,但女孩才15岁,她父亲不同意。亚达夫一家无奈,只好又找自己的堂妹替代,但因为堂妹才18岁,与对方男士35岁的年龄相距甚远,女孩家人也不同意。婚期在即,迫于各方压力,亚达夫一家只得在亲友间疯狂地四处求女,最终找到一名25岁的女子,总算“配对”成功。
而在古杰拉特邦等一些地方,“租老婆”的生意很红火,每月折合1000多元人民币就可以租到,还可以经常换。还有些贫困、低种姓的家庭,娶不起老婆,便一家兄弟几个合娶一个,形成事实上的“群婚”。

在男性比例普遍高于女性的海湾国家,跨国婚姻也是“剩男”们的选择之一。一夫多妻现象仍很普遍,使得本就紧张的女性资源更加短缺。而阿拉伯国家盛行的高昂彩礼费也是原因之一。比如在阿曼,结婚彩礼通常超过1万美元,有的更多,而阿曼人年均收入是6000美元。因此,阿曼等海湾国家的小伙子都愿意娶外国女人为妻。但由于文化传统差异太大,这种跨国婚姻美满的并不多。在阿联酋,有36%的“混合家庭”以离婚告终。

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调查发现,随着女性地位和收入的提高,男性越来越愿接受一个比他们职位高、挣钱多的女性,但女性至今不愿接受一个需要自己“倒贴”的男人,如果丈夫收入低、职位低,这个家庭很容易因为医疗等问题而“停摆”。这样一来,那些低收入的男人就很容易“被剩”。

在很多欧洲国家,也有随着金融危机涌现的“背运单身汉阶层”。他们在25-45岁之间,学历低,被很多女性彻底打入遗忘的角落。结婚费用也是阻碍单身汉踏入婚姻殿堂的原因之一。38岁的卢克是记者的英国朋友,在伦敦一家公司担任市场部经理。有车有房的卢克不久前悄悄向记者打听有没有未婚的中国女性朋友介绍———原来他也是“剩男”。卢克说,他周围有不少“同道中人”,因为结婚不仅需要至少2万英镑的开销,还要买房安家,“动辄三四十万英镑的房价谁受得了?”据英国人口专家预测,到2026年,英国“剩男”将超80万。此外,害怕结婚的男性也不在少数。比如在德国,离婚后收入高的男方必须给女方净收入之差的3/7作赡养费,直到对方再婚为止。



2010年,日本东京开办了一所名为“无限结婚预备学校”的“剩男剩女”培训学校,教授学员如何以举止谈吐、穿衣打扮和优雅气质觅得佳缘,如何在约会中捕获对方芳心,如何博得对方家人朋友好感,力争把“剩男”“剩女”打造成理想结婚对象。学员在这里可以学习和实践“爱情36计”,增加自身魅力,以尽快觅到意中人。授课内容相当详细,甚至包括如何更加优雅地跷“二郎腿”、如何从小轿车中走下以及如何更富有情感地表达自我。男性学员培训内容与女性稍有差别,更为注重展示绅士风度。学习理论后,学员将模拟约会情景展开“实战”。

俄罗斯一些家政公司推出了“一小时妻子”的业务,即花每小时400卢布(约13美元)即可雇一位“临时妻子”为自己洗餐具、拖地板、熨衣服。还有一家名叫“甜蜜生活”的公司专门向刚离婚的男士提供庆祝服务。

为了应对“无女可娶”的局面,韩国一些地方政府专门制定条令,花钱资助农村单身汉到东南亚等地相亲。韩国的跨国婚介多如牛毛,在农村常能看到“海外相亲游”的广告。首尔一家国际婚介公司的老板说,现在韩国女性择偶的标准高了,如果男性只有中学文凭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不在大公司工作、个子不高或年龄较大,又或者生活在乡下,都很难在本国找到配偶。不过,由于语言障碍、生活水平和习俗差异,特别是婚介过程中存在隐瞒和欺骗现象,很多外国女性嫁到韩国后感到失望,也遭受家庭暴力折磨。柬埔寨政府就因此决定暂时禁止柬埔寨女性与韩国男性结婚。

(文字来源:综合环球时报、中国广播网、广州日报等)
来源:新华华人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