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八宝之地”吹响产业主导集结号

来源:衡阳日报 编辑:redcloud 2016-09-05 11:32:29
—分享—

副标题:——中共常宁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谋划冲刺“全省经济十强”

  策划/方富贵

  撰文/本报记者 谭晓波

  通讯员 郭 华 刘 杨

  摄影/本报记者 周 琪

  (图为欣欣向荣的常宁城区)

  【总体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务实苦干,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跻身全省经济十强。

  【主要目标】

  到2020年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5%。

  忆征程,峥嵘岁月捷报传;瞻新路,宏图寄志激情满。

  舒展常宁的经济发展长卷,刷新的数字直击眼球。“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15年达269.6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翻番,较2010年增加8.3亿元,达16.3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较2010年43.3亿元翻了近2番,达160.8亿元……一串串数字最具说服力,那是常宁发展加速度的明证。

  未来五年,常宁将坚持产业主导、工业主打、统筹城乡、普惠民生,促进全面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实现全面小康,争创全省经济十强。

  (金翼铅业生产车间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关键词一:突出创新发展,提升工业新动力

  坚持项目带动、平台集聚、服务提升、机制创新、招商引资,加快发展建设,到2020年,全市将实现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培育纳税过千万的企业10家以上

  【实现路径】

  坚持项目带动。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金铜项目是常宁的“一号工程”,将助推金铜项目达产见效,打造成有色产业的航空母舰。尽快启动金铜项目二期建设,规划建设中国五矿重金属产业园。推进瓦松铁路建设,确保年内竣工通车。以金铜项目为龙头,利用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两大优势,加快铜压延加工区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铜、铅、锌龙头型、旗舰型企业,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至2020年,水口山经开区将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0亿元。

  坚持平台集聚。积极对接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一揽子政策利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水口山经开区创成国家级经开区。水口山工业新城按照“宜工、宜商、宜居”要求,不断完善水、电、路、讯等设施。“135”创新创业园走特色化、差异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宜阳工业园加快扩容提质,大力承接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与水口山经开区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做活飞地园区的文章。北高峰碳酸钙工业园、鸿博稀土抛光粉等项目尽快形成规模。积极做好核电前期工作,切实保护核电项目江河核电厂址,严格限制厂址核心区人口迁入和村民新建房屋等。

  关键词二:突出绿色发展,夯实农业新基础

  发展常宁特色农业、壮大生态休闲农业,打造国省高效农业示范区。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将超200亿元

  【实现路径】

  发展“两油两叶”特色产业。在稳定全市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优先发展“两油两叶一加工”产业。到“十三五”末,新造油茶林40万亩,建成油茶丰产林基地100万亩,进一步打响“油茶第一市”品牌;种植油菜50万亩,推行机械化作业,争创全省油菜生产重点县;烟叶力争达5万亩,跻身全国重点种烟产业县;茶叶力争建成5万亩茶园,做强常宁生态有机茶,争创全省茶叶生产重点县。

  培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深化与湖南农大的校地合作,强化农业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引导齐家茶油、中联天地、大三湘公司、三益米业等龙头企业进入农产品加工园区,打造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积极发展农产品销售“互联网+”模式,让特色农产品插上网络的翅膀。

  (学校全面扩容提质)

  关键词三:突出开放发展,增强三产新活力

  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养老服务、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城镇商业综合体开发,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知名县市

  【实现路径】

  擦亮旅游名片。在全市形成一批集休闲、生态、观光于一体的旅游景点。对接湘南三市旅游圈,规划好全市南部旅游圈等旅游连片开发。庙前景区将争创成国家4A景区。加快大义山、塔山、水口山旅游合理开发,做好水口山江洲古城遗址的保护、开发工作。

  做旺商贸物流。实施商贸流通产业繁荣振兴计划,带动消费和就业。建成3个商贸中心镇。推进华岁国际商贸城、中国油都建设,加快城乡集贸市场改造,抓好水口山有色金属物流园、尚邦农产品物流园等建设。

  关键词四:突出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新亮点

  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一流自然生态、功能设施、文化氛围的生态宜居城市“升级版”,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实现路径】

  建好宜居城市。按“骨骼强、血脉畅、气质美、活力足”的要求,打造中国特色湖南特点“记住乡愁”的宜居宜城。拓展城市空间,加快旧城改造,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小公园、小游园等居民休闲健身场所,加快城市提质提标,规范城市开发,不断扩大生态绿色空间,建设绿色、海绵城市。畅通出入口,城市一环年内高标准通车,建设好城市外环线。

  (城市道路通达顺畅)

  发展便捷交通。争取衡常快线、低空机场等战略项目落地,全力争取高铁(动车)过境常宁,并列入国家铁路规划网。着力打造常宁市域内“一纵一横”的高速路网和“五纵三横”的国省道路网。加快高速和国省干道建设力度,突出抓好娄衡高速东延线常宁段、茶常高速建设,力争国道234线、356线“十三五”末建成通车,启动衡常快线前期工作。

  关键词五:突出共享发展,回应群众新期盼

  做好集中安置区搬迁扶贫工作,完成2692户8100人易地搬迁扶贫;

  至2020年,城市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2平方米,繁荣文化迸发社会无限活力

  【实现路径】

  翻开常宁近年民生“账目”,一件件大实事、大好事承载着浓浓的爱民之情。常宁始终把民生作为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困难。

  夯实精准扶贫。深入开展“一进二访”活动,结对帮扶贫困户。做好集中安置区搬迁扶贫工作,完成 2692户8100人易地搬迁扶贫。抓实产业扶贫,重点打造好塔山山脉高寒山区有机茶产业、大义山山脉石漠化地区中药材产业、紫色页岩“三难”地区淡水鱼养殖扶贫产业,建好塔山瑶族乡和罗桥瑶寨新村、瑶文化表演中心、天堂山风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

  办好惠民实事。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完善教育民主监督测评机制;完成常宁一中、二中搬迁扩容;切实增加城区学位,解决就学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争取创成湖南省卓越中职学校;完成市人民医院搬迁扩容、“南詹正骨”研究院建设、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加强常宁版画、瑶族歌舞、板桥剪纸等品牌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建好体育场、图书馆等设施。至2020年,城市人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达2平方米,繁荣文化迸发社会无限活力。

  (免费诊疗送到百姓家门口)

  关键词六:突出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

  常宁市将在压缩行政审批职能上做“减法”,扩大公共服务上做“加法”,提高监管效能上做“乘法”,优化发展环境上做“除法”,激发企业活力

  【实现路径】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生态、文化、党建等9大类改革,全面落实中央、省、衡阳市改革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着力抓好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财税管理体制、土地流转、涉农资金整合、公立医院等改革。探索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学校评价体系改革,规范教育教学管理。

  简除烦疴提升效能。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在压缩行政审批职能上做减法,在扩大公共服务上做加法,在提高监管效能上做乘法,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除法。加快园区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发力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激发企业活力。

来源:衡阳日报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