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天进山巡逻一次,成为阳代发三年来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阳代发是塔山瑶族乡松塔村两名护林员之一,2014年正式上岗。
当年10月17日,国家首个扶贫日,塔山瑶族乡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瑶乡的决议》。其主旨,就是打造全乡生态+林业、水源、土地、公路、村庄、茶叶、文化、旅游。

醉人的生态环境
生态保护看似与脱贫攻坚没有直接联系。但力推决议出台的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彭小冬对此解读称,精准扶贫,最事关全局的是交通,最直接见效的是旅游,最立长远的则是生态。
在决意保护的背后,是塔山瑶族乡的生态曾被无序破坏。
根据塔山瑶族乡官方提供的资料,该乡平均海拔823米,山林面积20.5万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
贫穷的村民们生活来源有限,“靠山吃山”,砍树换钱曾是部分群众主要收入来源。
松塔村村支书阳石成说,几年前村民也没有什么生态保护意识,偷砍乱伐现象严重。还有人打珍稀树木的主意,把红豆杉等植物挖出去卖给苗圃。

随处可见的参天古树
作为林区行政村,松塔曾经有伐木指标。但事实上“几乎每个伐木厂老板都会超标砍伐,还非法设点收购”。
生态保护决议出台后,乡、村两级干部把宣传送到每一户村民家中。松塔村的护林员岗位也正是在此背景下设立的。
阳代发每年有工资9000元,主要任务是防止树木被盗砍盗挖和森林火灾。平时每3天进山巡山一趟,森林火灾易发的特护期,需要每天巡山。
密林中流淌的小溪
阳代发指着一大片有明显人工种植痕迹的杉树林说,“这里曾经被砍光了,是2015年补种的”。最严重的时候,外围比较容易运输的山头,原生树木都被砍伐殆尽。好消息是,“通过这些年的宣传,大家都知道生态保护这事,树不能乱砍乱挖,盗砍现象几乎没有了。”
原来砍树换钱,如今花钱护绿,村民们也能直接得到经济收益。
阳石成介绍,村民有造林补贴,直接打到各户银行卡上。
至于间接的收益,则更明显。

开辟新的茶林
几年来,塔山瑶族乡充分利用了地理特点,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新建复垦高山有机茶近3万亩,产值1.5亿元。2015年,以塔山为核心的常宁产茶区获评全省唯一的生态有机茶之乡;2016年,又被评为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
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全乡生态旅游初具规模,年吸纳游客30万人次,创产值2000万元。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易成章 彭斌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