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辉顺:
家有“三残”不等靠
自力更生谋脱贫
■通讯员 陈琳 本报记者 谭晓波
常宁市天堂山办事处六宝村老木元组,坐落在云雾缭绕的深山处,一条碎石和泥土铺成的狭窄小路沿着陡峭的崖壁盘旋而上,约摸三里路,才到达谭辉顺的家门前。
7月5日,一瘸一拐的谭辉顺正头戴斗笠手拿长棍赶着成群的山羊,不远处,两排整齐的鸡舍屹立,满地土鸡欢快奔跑。“这些都是我从去年以来一砖一瓦建起来的,现在有了小小的规模。”谭辉顺对记者说。
谭辉顺一家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70岁的父亲手有残疾,自己也因年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他还和妻子照顾了患有脑瘫、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侄儿。
一个小小家庭竟有三个残疾,对谭辉顺来说,让全家人吃饱穿暖,是他最大的心愿。为了养活一家人,他一直在外打工,并结识了现在的妻子,生下两个女儿。
因双腿不便劳动能力有限,谭辉顺在外的收入很低,根本无法养家糊口。虽被列为贫困户享受政府的帮扶,“但难道就一辈子靠政府的帮扶过日子?”他不愿做个“等靠要”的贫困户。
谭辉顺相信勤劳一定能致富。2016年4月,经过再三思考,谭辉顺回到了家乡,从常宁市政协常委邓远钢处借来13万元的启动资金,在天堂山办事处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辉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开挖3口鱼塘放养300余尾鱼,建起4个养殖大棚,饲养1500余只鸡和30余头山羊,并新建7亩茶叶基地。
合作社建起来后,他一天也没有休息过,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放羊、喂鸡、打理茶叶基地,一样也不落下。凡是能自己动手的,他一定不花钱请人来帮忙。为了卖出新鲜的土鸡蛋,他经常一瘸一拐地步行近两个小时的山路,然后搭上班车前往城镇售卖。
年底,谭辉顺卖出300余只土鸡,收获了脱贫路上的“第一桶金”。“我虽腿脚不便,但双手有的是力气,苦点累点无所谓,相信凭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甩掉贫穷的帽子。”
执着的谭辉顺还坚持用土方法搞养殖,羊放山林,鸡吃谷物,为大家提供真正的绿色食品。
在致富路上摸索出“门道”后,谭辉顺计划下步再建个牛场,目前他已经订购了20头母牛。“等把合作社规模扩大以后,我希望可以把村里其他贫困户带进来,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脱贫致富!”拒绝“等靠要”,谭辉顺正靠自己双手一步一步实现脱贫致富梦。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陈琳 谭晓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