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蹚过滔滔洪水,传递这座城的力量和感动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唐欧 孙达 编辑:redcloud 2017-07-10 12:03:37
—分享—

副标题:在这场抗洪抢险救灾中,全市新闻媒体记者冲在一线,不仅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洪灾实情,更带来激励人心的正能量——

  本社视觉中心记者罗盟“撸起裤管加油干”

  衡阳电视台记者邓治国坐在船上进行拍摄

  记者的鞋子沾满泥浆

  衡阳新闻网记者邵俊杰在清淤行动中采访相关负责人

  衡阳公共频道记者张洪涉水拍摄

  前言:

  7月4日下午,雨后初晴,天边悬起一轮彩虹。这难得一见的场景,对于经历紧急抗洪抢险的衡阳而言,充满着“风雨之后见彩虹”般的巧合与感动。

  在这场抗洪抢险救灾中,全市新闻媒体记者第一时间用文字和镜头记录水情汛情灾情。但也因为离现场最近,党委政府的有力组织、干部官兵的奋不顾身、整座城市的众志成城,让他们深受震撼。衡阳日报社记者陈润的话道出了一线记者的心声:“相比在报道现场收获的感动和正能量,这几天的辛劳实在微不足道。”这些感动和正能量通过报道传达给百姓,凝聚成抗击洪灾的决心和信心,也凝聚成一个城市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灾情抢救工作时,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农特别对全市新闻工作者提出表扬,认为宣传报道及时、舆论引导有力、舆情控制平稳,成效显著。

  市委宣传部加强指导,指挥得力

  ■本报记者 唐欧 实习生 孙达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对防汛抗灾工作“加强宣传、掌控舆情”的指示,自防汛抗灾工作开展以来,在北京学习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丽华一直密切关注汛情和宣传工作。她多次“远程”指示和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并随时听取情况反馈,同时叮嘱现场记者注意安全。

  市委宣传部及时对接市防指,掌握全市雨情汛情灾情第一手信息,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在防汛抗洪中的措施,通知新闻媒体盯紧跟进。在灾情进一步加剧时,市委宣传部向全市新闻媒体发出指令,要求各级媒体记者停止休假,开赴一线进行采访报道。

  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和指挥下,全市新闻媒体对防汛抗洪工作进行了及时、准确、充分的报道,对舆情引导作用效果明显。“这次宣传报道起到了桥梁和引导作用,一方面让广大市民充分了解灾情,另一方面消除了大家的不安情绪,确保了人心稳定、大局稳定。”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吕正平称赞。

  7月5日上午,在全市抗洪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情况下,我市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雨情汛情、防汛抗灾等情况进行全面通报,让群众及时了解市委市政府采取的救灾措施,确保他们安心生产、放心生活。

  据悉,下阶段,全市宣传部门将进一步做好后续报道,重点转向防灾防疫、恢复生产等方面。“希望新闻部门用心传递正能量,让全市广大群众在困难中看到希望,让800万衡阳人民在灾情面前坚定信念。”吕正平说。

  衡阳日报社:

  61名记者编辑参与报道全媒体矩阵传播正能量

  在此次防汛抗灾报道中,衡阳日报社共有61名记者编辑参与报道。报道启用全媒体矩阵,衡阳日报、衡阳晚报、掌上衡阳、衡阳全搜索网、衡阳日报微信、衡阳晚报微信均参与其中。衡阳日报社还对抗灾启动同步直播,对抗洪抢险进行零时差报道,让本地及外地网友第一时间直观了解衡阳抗灾的措施和进展。此外,衡阳晚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今晚,最大洪峰过境衡阳!决战湘江,让我们记住这群最可爱的人》,点击量超50万次,传递了满满正能量。

  报道汛情,新闻老兵深入一线不喊累

  从7月1日起,衡阳日报社发出紧急通知:全体记者停止休假,随时准备参加抗灾报道。

  周六当晚,相关记者便奔赴各个现场,从防指、水文站到救灾现场,再到发稿后台,都有记者编辑们忙碌和坚守的身影。

  时政新闻中心记者副主任武孝军和综合新闻中心记者唐海强都是年过五旬的老同志,接到任务时,他们第一时间冲锋在前。唐海强深夜跟着市委领导前往堤坝现场,一直坚持到凌晨1点多,回到家中才发现,小腿都是泥浆,鞋子变成了泥鞋。武孝军周日连跑三个现场,第二天凌晨2点才回到家,当天一大早又爬起来,连跑两条新闻,熬到第二天凌晨2点,次日继续早起,晚10点才收工回家。3天高强度连轴转,这个新闻老兵没有一句怨言。

  7月2日,视觉中心主任刘晓飞、记者罗盟先是奔赴衡东,下午又马不停蹄赶到常宁,为了拍到最好的场景,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走进泥石混杂的齐腰深的洪流中,拍摄消防战士转移受困群众。

  县市区新闻部的年轻记者唐翔,家中有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生病需要照顾,晚上10点接到采访通知后,他二话不说就赶赴救灾现场。该部摄影记者周琪妻子高龄怀孕,身体严重不适,他却坚守在抗洪一线跟踪采访……

  全媒体互动,进行救灾直播

  新闻与汛情同行。

  衡阳日报、衡阳晚报编辑室接到报社领导关于做好防汛抗灾报道的策划指令后,衡阳日报编辑室主任尹利民、衡阳晚报编辑室主任尹灿虹闻“汛”而动,利用休息时间写出了详细报道策划方案。

  所有编辑坚守岗位,与报道部门、前方记者紧密对接,每天晚上,他们挑灯夜战不言苦,与前方抗洪抢险人员和参加报道的记者同频共振。

  从7月3日—7月5日三天,衡阳日报就推出5个专版,刊发稿件70余篇(含照片),衡阳晚报共推出18个专版,刊发稿件近百篇(含照片)。

  新媒体编辑部则严阵以待、抢抓发稿时效。针对部门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新媒体中心对所有人员进行“三班倒”调整,发稿从早上6时到晚上12时,保证编辑工作不断档,抗洪报道最快速度发出。

  从6月26日始截至7月5日16时,共发布防汛抗灾稿件185条。其中掌上衡阳客户端180条,日报微信5条。

  视频直播中心还启动对抗洪抢险的同步直播。负责直播的记者彭斌、舒福林和汪衡冒着大雨,拿着直播设备一脚泥一脚水,一次次站在危险的堤坝上,一次次将镜头对准救灾的村民和官兵战士,直到凌晨1点排险结束时,大家裤子沾满淤泥,衣服被雨水和汗水浸透。可喜的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2条直播新闻,被广泛转发,影响力巨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衡阳晚报微信公众号在7月3日刊发的《今晚,最大洪峰过境衡阳!决战湘江,让我们记住这群最可爱的人》的微信推送在朋友圈形成密集转发,点击量超过50万,点赞近12000人次,留言评论1700多条。

  7月4日凌晨洪峰过境后,掌上衡阳第一时间发布了一条市民惬意地在湘江边散步的图片新闻。“这条新闻让我很受触动,市民的这份悠闲其实来自全市的努力,感谢新闻媒体积极传递正能量,带给老百姓更大的安全感。”吕正平说。

  衡阳人民广播电台:

  滚动播出抗灾信息

  为应对强降雨,衡阳人民广播电台早早出台报道方案,要求新闻部记者随时待命,奔赴抗洪一线。同时,要求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外出采访车辆确保随叫随到。

  在FM98.9衡阳综合广播、FM101.8衡阳交通经济广播两个频率的主打新闻栏目推出了《抗击洪魔 我们在一起》系列报道,发稿近100条。同时加大与中央、省级媒体发稿力度,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稿1条,向湖南电台交通频道等栏目发稿10余条,其中,现场连线5条。

  交通广播发挥优势,加大了受灾地区交通指挥、疏导的力度,第一时间将灾情严重地方的交通管制信息发布,每天滚动播出100次以上,有效地分流通行车辆,确保救灾应急车辆通过,受到广泛好评。

  (文字由衡阳人民广播电台提供)

  衡阳电视台:

  唱响防汛救灾“战天歌”

  文倩云是栏目里90后的记者,从未经历防汛“战役”,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温柔的“邻家女孩”竟然成为“泥腿子”,采访中两脚深陷泥潭,最后光着脚完成任务。“小鲜肉”袁 昆守候“洪峰”一等就是6个小时,为的就是完整记录军民携手抗灾的感人场景。随着我市防汛等级的逐步升高,衡阳电视台迅速响应,连夜制作防汛抗灾宣传片“战天歌”,“采编部队”从原来的12人增加到20人,《衡阳新闻联播》栏目也从原来的20分钟扩容至38分钟。

  栏目“新兵”彭知章话语不多但总能抓住重点,在常宁受灾群众安置点,一个火红的炉火吸引了他的目光,为了让受灾的孩子们吃上一口泡面,当地值班人员在风雨中烧燃炉火,贴心的服务让大家倍感温暖,一篇《温暖的炉火》也新鲜出炉。栏目里的“时尚青年”黄锦中注意到一位声音嘶哑的村支书,用“小喇叭”指挥村民死守大堤,这位堤坝上“小喇叭”被传为佳话,稿件得到湖南卫视的青睐。

  (文字由衡阳电视台提供)

  衡阳公共频道:

  采写的抗洪报道上了央视

  从6月27日—7月4日,共在《都市报道》中播发新闻51条。特别是7月2日—7月4日,全台所有编辑记者冲锋在前,坚持哪里灾情最重,记者的镜头就到哪里,集中力量,将有经验的记者派到灾情最严重的常宁、祁东和衡山。

  7月2日,周日,记者张洪、周永昌两人深入常宁,采写的《常宁城区内涝 紧急救援转移受困群众》,首先在7月3日的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播出,随后又在当天央视的《新闻联播》中播出,极大宣传了衡阳抗灾救灾工作。2日晚上,得知祁东归阳汛情严重,吴松泽、唐浩然不顾天黑、水情复杂,连夜赶往现场,一直工作到凌晨4点,及时报道了当地受灾情况及救援情况。

  7月3日晚上,最大洪峰过境衡阳城区,该台新闻部所有记者一直在堤坝上守候至第二天凌晨4点,直到洪峰平安过境才撤离。

  (文字由衡阳公共频道提供)

  衡阳新闻网:

  记者与抗洪官兵一同坚守

  抗洪期间,衡阳新闻网积极落实省网信办互联网二级响应指令,网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李镇东立即部署启动全站24小时值班制,并及时传达和落实省网信办的多项紧急指令,安排转发全省防汛新闻百余篇,让广大干部群众对衡阳汛情有了更准确的把握,坚定了抗洪的信心。同时,衡阳新闻网对网上舆情进行全面监控,第一时间清理了有关防汛救灾的网上谣言和虚假图文、短视频。

  全媒体中心记者暂停手中其他采访,兵分多路,或跟随市委、市政府领导调度,报道最新防汛指示;或蹲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最新水文、气象数据;或直接奔赴常宁、祁东、衡山等一线重灾区,报道官军民集体组织抗洪救援现场。

  7月3日清晨,当得知官兵正在雁峰区湘江村一组白沙大道抢建子堤,衡阳新闻网记者周孝芳迅速赶赴现场,拍下一组组官兵奋力抢险的画面。随后,他又赶往下一个抢险现场,一边吃盒饭一边将照片第一时间传送给编辑。为了“等候”4日凌晨即将到来的洪峰,他提出让前来接替他的记者唐家华去更需要记录的地方,自己却与抗洪官兵一同坚守……此时,他已连续拍摄、撰稿达12个小时,最终圆满完成任务,留下了一张张生动、感人的珍贵画面。

  为了拍照,记者无暇打伞,衣服湿了又干;为了记录,记者整夜跟随只为责任……洪峰来临当晚,他们分组蹲守在洪峰过境的重要节点,为抗灾救灾行动贡献新闻媒体人应有的担当和力量。

  (文字由衡阳新闻网提供)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唐欧 孙达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