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常宁退伍军人胡少平放弃公职,创办了常宁市侨源农业有限公司和常宁市维康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近1000人就业,让家乡118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通讯员 曹莉媛 本报记者 谭晓波 实习生 刘竹君
军营中,他是精兵强将,一腔热血保家卫国;退伍后,他放弃公职,创业路上再当尖兵。他就是常宁市侨源农业有限公司和常宁市维康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衡阳市劳动模范”胡小平。
1978年2月,胡小平光荣入伍,1984年10月退伍回乡后,被安排在洋泉医院从事放射工作,很快便娶妻并育有一双儿女,家庭收入稳定,可以说事业、家庭双丰收,生活幸福美满。然而,想干一番事业的胡小平并没有安于现状,2003年,他毅然放弃了安稳的公职,大胆决定自主创业。
“村里人大都外出打工了,就剩下一些留守老人。”一见面,胡小平就急切地向记者介绍起了村里的情况。他说,这个曾经生他养他的小山沟是全村最穷的地方,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很多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谋生。“每次回村里都冷清得很,田地里长满荒草,大片大片的山也都荒芜了。”胡小平回忆道。
“这些撂荒地多可惜,要好好利用起来!”这个想法很快在胡小平心中萌生,没想到妻子也毫不犹豫答应了,夫妻俩决定扎根在这个小山村里搞生态农业发展。
“这个村子四面环山,山脚下有一个几十亩的水库,对于生态农业发展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沟底挖掘成鱼塘养鱼,种植高产莲藕,往上一层修建猪舍,养殖牲猪。”自2003年创办侨源生态农庄以来,夫妻俩通过努力,最初的规划渐渐成为现实。
“现在整个农场的正常运转需要120余名员工,基本都是从本村和邻村招的,大多数都是贫困户。”胡小平说,他一直优先把农庄的就业机会提供给村里的乡亲们。
“我在这里务工已经一年多了,每天负责除草,一个月收入1000多元。”该村65岁的滕佰茂告诉记者,对于他这样没什么劳动力的农村老人来说,有这样一份工作和收入让他感到很满足。
2010年,胡小平在洋泉镇租用了4550亩农田,种植1300余亩香莲,2100余亩优质水稻,建设454亩生态优质贡米基地。2010年7月,成立了维康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推行发展原生态绿色环保产品,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当地村民真正得到效益。
目前,维康合作社种植面积达4500余亩,带动村民近1000人就业,使家乡118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2007年被评为“省科技示范户”,2008年被授予常宁市“种植大户”,2009年被授予衡阳市“星火科技示范户”、省“先进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省科技示范户”等。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曹莉媛 谭晓波 刘竹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