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祖国有一双温暖有力的手

作者:李晓斌 编辑:redcloud 2017-10-09 09:04:24
—分享—

  姐姐在79年出嫁,嫁在井冈山下一座临河的村庄。那是典型的老区,革命年代出过不少英雄人物,也牺牲了不少人。

  河是山溪,河小水浅,不能以渔为业。河岸上又没有矿产资源,除了种庄稼还是种庄稼,村民家没有外出打工的,多是贫困户。姐夫一家就是贫困户。别人住洋房子的时候,他带着我姐姐,还有三个女儿和父母,一家7口还挤在民国二十年建造的老房子里。中间一个大天井,刮风下雨就像住在屋外。旁边人家都搬走了,那些空闲下来的老房子因长期无人居住,已经倒塌了。这样,姐夫家原本阴暗的房间里,光线是好了些。只是从此一开门窗就面对杂草丛生的残垣断壁,时有黄鼠狼与老鼠出没,好像是住在一片废墟之中,有点《聊斋志异》中的荒山破庙感觉,只差昼伏夜出的狐仙了。这难免给人凄凉枯寂的感觉,心理上很不好受。

  在农村,一个纯女户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没有劳力,这日子难捱。唉,姐姐因为家庭生活的困窘,时常回了娘家就是流眼泪。这实在是没办法。

  后来,姐夫一家吃上了低保,姐夫在农闲的时候又去一家木扶手厂做漆工,赚点钱。一家人的生活也算是吃穿不用愁了。有了点钱就想着盖房子。老房子墙都裂开了,快要塌了,实在是住不下去了,也该有个新窝。姐夫东凑西借,土坯房是建好了,却没钱装修,而老屋岌岌可危,肯定得搬出来,一家人就搬进土坯房里住。这一住就是十多年,那是在新世纪初。土坯房住着不安身,连个楼梯的扶手都没有,这多不安全。

  姐夫一家列入了镇里的重点帮扶脱贫对象。结对扶贫的干部来了。他们了解到,这一家缺劳动力,女孩子又文化低,没有掌握一门技术,而我的姐夫姐姐都是奔70岁的人了。一家老弱,也想不出什么致富的法子。还好,姐夫家新建的平顶结构房子屋面较宽敞,而且向阳,旁边没有遮挡物,正好架设光伏发电的电板。就这样,政府免费给姐夫家安装了光伏发电设备,并且和国家电网联了网,除了满足自己用电外,还可以卖电给国家。这是一项一次性投入,收入稳定的扶贫举措。这样,姐夫家又增加了一笔不错的收入。

  生活稳定了,条件也好了些,姐夫家的二女儿招了个上门女婿。这是个一米八多的东北小伙子,有力气,也有头脑。小伙子平时在外做点生意、打打工,在家的时候,就帮衬着老丈人装修房子。亲戚借点,政府资助点,房子很快就装修好了:粉墙雪白,地面也铺了瓷砖,窗明几净。居住条件大为改善,一家人总算住得安身了。

  姐夫趁着自己还能干活,一心在扶手厂做漆工。二女儿生了个女宝宝,在家里带小孩。鸡啼狗吠小孩吵,这在农村就是日子兴旺的象征。

  姐夫家和所有贫困家庭一样,就要脱贫了。多年的贫困帽子要摘了。结对帮扶的干部走得很勤,来了嘘寒问暖,生活上有哪些困难,家庭成员在外打工的收入怎样,种养什么好赚钱,老人的身体怎样,光伏发电效益怎样,是否有出故障等等,反正能想到的都问到了,就像是你的亲人,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事事关心。

  姐夫见了帮扶干部,总是热情地迎上去,一双茧手与干部的手紧紧相握。请坐、端茶,很是亲热。姐夫说,这些帮扶干部就是自己的亲戚,都有一双温暖有力的手,握住了,心里格外踏实。

  转眼又是秋收的季节了。田里的稻子黄了,要收割了。帮扶干部早就联系好了收割机,金黄的稻子收割好了,只要翻晒干透了,就可以入仓了。仓里有谷,篮里有肉,兜里有钱,这日子再也不是陶罐里蓄着的泡腌菜的水,又酸又苦。

  收了稻子,田泥让它干晒一下,透透气,然后种点冬作的庄稼,比如油菜。收获的菜油不仅可以自给自足一年,还可以对外卖一些。

  姐夫是1954年出生的,今年63岁。他记得,新中国比他大5岁。2017年的国庆节快到了,姐夫想买一面国旗,就插在自家的屋顶上,也庆祝一下共和国的68岁生日。近些年,老家的农村人爱在自家屋上插国旗。青山绿树掩映的村落,几面红旗迎风招展。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也是一景。姐夫没读多少书,高小毕业,有些不认识的字,就向初中毕业的我姐姐请教。但姐夫懂理,他知道,今天的好日子,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干部带来的。姐夫居然说了一句很有诗意的话,他说:“祖国,有一双温暖有力的手。”这句子也许是他和帮扶干部握手时想到的吧。

作者:李晓斌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