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乡村,在道富祠

作者:汤晓鹏 编辑:redcloud 2017-10-16 10:53:35
—分享—

  红网时刻10月16日讯(常宁分站通讯员 汤晓鹏)二十多年前去一个陌生的乡村。乡村在南岳衡山以北约三十里的地方,当地村民管这叫道富祠。在这村小学里认识了任教的如今的妻子。随之乡村走进我的生活圈,“道富祠”走进了我人生的视野。

  初识乡村道富祠如读古诗一般∶群山与田野,牛背上牧童、欢蹦的狗儿、袅袅的炊烟,静谧的乡村……还有淳朴的民俗民风,置身其中恍如隔世,“不知今夕是何年”。晴好的日子,远处巍峨连绵起伏的南岳衡山呈现眼前,与近处山村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辉,如一抺水墨画。收获的日子,家家的李子村,桃子树,桔子树,枇杷树,板栗树……累累果实十里飘香,醉憨了村民一张张朴实的脸。在这,村舍依山而建,土墙青瓦,遗有古风,领山峦风骚。沉浸其中,一首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不径从心中涌出。许多日子里,甚至怀疑那历代的诗圣们是否因曾云游此地,才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

  还记得当年,“牧童遥指道富祠”还是这田野上的寻常景。雨天,村民头顶斗笠,穿着蓑衣穿行于田间地头,忙忙碌碌人影绰绰;晴日,村民赶着牛翻耕土地,落下一道道泥花,散发着泥土芳香;上学的孩子,走门串户的村姑们打着油纸伞用欢笑摇醒沉睡静谧的乡村。这一切散发着如梦如诗般的甜蜜,印在记忆里,再忆仍芳香美好。如今,时光迁移晃若隔世,此景恐怕只能从画中从古诗里找寻,而这一切却深深络在心里,时不时穿越时空沐浴其中。此时念想,这都是过去式了,除了遗憾只能一遍遍怀想了。

  我喜欢都市繁华,也钟情乡村寂静。 听都市的故事,也听乡下的传奇。乡村的雨水是会倾诉的,青山绿水是有语言的。在乡下的日子坐在土墙青瓦屋檐下,几条旧式板凳,几杯热气腾腾的茶水,许多有关乡下耐人寻味故事,便从那一张张深深的皱褶的脸上弥漫开来。据老岳父和道富祠族后人讲,民国前这方圆几十里地方还人烟稀少,时常有野兽出入;既没有农人耕田,此地也不叫道富祠,只是在这郁郁葱葱的不大的山坳里有一寺庙,住着靠香客们施舍维持生计的几个和尚。此地距南岳衡山虽说只有三十里地,但在这不长的路上却有大大小小的寺庙和尼姑庵近十座,当年香客们就是沿着这些大大小小的寺庙和尼姑庵一路进香,最终到达他们心中顶礼膜拜的地方——南岳庙。那时,每到进香朝拜的日子途径此地的香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足见当时朝拜烧香的善男信女民众之多。

  其实“道福祠”一词的来历并不长。在民囯初年,有一刘姓男子看中如今叫“道富祠”的这块风水宝地,联合另外三姓氏, 在寺庙不远的树林里为先祖造了假坟,以此理由状告和尚,最终赢了官司。寺庙拆了,和尚迁走了。刘姓便在寺庙旁建了刘家祠堂,以宗族声望最高的长者刘道富命名。就是今日的“道富祠”。故事迭荡起伏,让人嘘唏不已。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道富祠堂也走进了历史,是徒有其名了。如今,不论用何种眼光看待“道富祠”的由来,历史的车轮还的前行,留得青山绿水才是对后人的负责。

  如果曾经的“道富祠”留给我的是古朴淳厚的远古遗风,似一张旧照;那么今日奉献的是平和静谧的田园山色,如一张彩照。当年连接村民家的田间小道驶上了汽车;当年土墙青瓦农舍变成了一幢幢乡间別墅;当年田园上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却不见了踪影。时空跨跃,从牧童到留守儿童再到留守爷爷奶奶,仿佛一夜之间从春天跨入秋天。大地春常在,乡间无少年,唯青山绿水永恒。当夕阳西下,闲庭信步于垄上,犹见牧童悠然地吹着牧笛行走于田野上……恍惚间岁月流转,有隔世之叹。可惜,今日已无牧可放,也不见牧童的身影。这样的画面只能凭记忆去遐想了。

  经年往返于乡下,耳濡目染道富祠的变化,有欣喜也有遗憾。曾经人流熙熙:有老人,有壮汉,有少年……如今被饱经世事沧桑“夕阳”替代。曾经农事繁忙:犁地,插秧,劈柴……如今农事不再那么繁忙,乡村凝固的如同一幅画。曾经人们依赖土地,故土难离,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千古不变的农耕生活。仿佛是一夜春风来,当年与妻子一同上学一同放牛的“牧童”,随这股“春风”纷纷走出了乡村,身影遍布大江南北。如今,有的在政府机关谋职,有的已为人师表,有的经商成就了事业,但还有的仍然拖儿带女在都市里艰难地觅生活……每到年关,这些游子又不论路途多远,不论收获多与寡,怀着对故土的思念纷纷回到故乡。在团聚的日子喜庆溢满脸上,往日的热闹又弥漫于乡村田野,欢乐喜庆染红了这方沉静多日的土地,再携故土重温往昔的欢乐。往事已过万重山。好在青山绿水还在,好在田间地头有留守爷爷奶奶们从容健朗的笑声,乡村仍在日月交替中前行,日子过的天然如田园牧歌,这一切仍可以入诗入画。

  清晨,当阳光沐浴乡村田野,一缕缕炊烟便从豪华如别墅里的烟筒上袅袅升起,缠绕在葱茏的山林中,游走在田野上;一只只鸟儿清清脆脆在天空高歌飞翔;一条条欢蹦乱跳的狗儿在乡间路上追逐打闹;田间地头四季更迭的花儿摇头晃脑珠光闪闪……点缀着这从远古走来的乡村,道富祠新的一天便这样清清爽爽不慌不忙的来了。这般景致,这般意境,在这般悠扬,足可以让凡夫俗子们忘了“今夕是何年”。乘着这般光景,我还能伴着这时光朗读一首首远古的诗,那诗便散落在乡村每个角落。过去是这样,今日是这样,相信未来还将是这样。一切在变又一切没变。但愿民生与民俗仍像炊烟一样自然飘浮,只要素心不变就有遐想的空间。

作者:汤晓鹏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