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宁:由“湘南大市”迈向“湘南强市”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成俊峰 吕小宝 郭华 编辑:redcloud 2018-01-03 10:41:06
—分享—

  常宁市鸟瞰图

  成俊峰 吕小宝 郭华

  常宁位于衡阳市西南部,是衡阳、永州、郴州三市地理几何中心。唐天宝元年(742年)置县,1996年设市,现辖18个乡镇,3个街道,总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01万。素有“中国油茶第一市”“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杉木南竹之乡”“中国版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之称。

  深冬季节,茶花吐蕊。笔者来到常宁市,只见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穿城而过,一个个重大工业项目“扎堆而来”,一件件生态农产品走俏大江南北……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印山”国家3A级文化旅游景区、庙前石马省级地质公园、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等景区深受游客青睐。

  水口山第八冶炼厂

  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野蛮“消长”,2011年,常宁被列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常宁市委、市政府以凤凰涅槃的果敢寻求到经济新生良方,探索出一条以依赖单一资源到多元化经济支撑、以牺牲生态环境到绿色经济崛起、以民生被动补缺到适度普惠共享的“绿色转型”之路,实施从“湘南大市”迈向“湘南强市”的跨越。

  强筋壮骨:“千亿级园区”补齐工业短板

  “哐当、哐当……”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只见几台挖土机“铁臂”挥舞,数台装载汽车来回穿梭…… 12月24日,在水口山铜铅锌基地项目,笔者被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所吸引。建设者们正在抢抓晴好天气施工,力争一个月内完成280万土方的挖方和回填,1300亩地的“三通一平”,再次刷新“常宁速度”。

  五矿铜业(湖南)水口山金铜项目车间,工业机器人在作业。

  “铁路进展如何?预计什么时候可以通车?”在瓦松铁路建设现场,到处是热气腾腾的施工场面,瓦松铁路全长17.57公里,总投资8.17亿元,从京广线瓦园站南端接轨,穿越武广高铁接入常宁水口山,是常宁市第一条铁路专线。建成投运后,不仅将破解水口山地区的运输瓶颈,还可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使企业进料和出货进入“快车道”。

  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右二),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乐胜(右一)在“千亿级园区”调研企业生产。

  “提质升级是补齐工业短板,实施县域经济强筋壮骨的有效途径。”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告诉我们,面对“资源枯竭”、传统工业产能落后的局面,近年来,常宁市按照衡阳市委、市政府“植优补短”战略部署,着力补齐工业短板,加快推进产业提质升级,出台《常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进一步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划》和《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接替产业奖励扶持办法》。针对矿业、冶炼、化工、建材、加工、制造等6大传统产业,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接续替代产业和整合搬迁入园;围绕将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千亿产业园区”的目标,突出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全力壮大工业实体经济……件件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形成股股“魔力”,吸引众多工业项目“扎堆而来”,呈现出“洼地效应”。金铜项目、宏兴化工、华兴冶化入园投产;金翼铅业、大宇锌业、珍源回选厂试产见效;铜铅锌产业基地项目和香港泛亚绿洲集团铜杆项目开工在即;鸿博高新材料厂房建设进入扫尾阶段,计划2018年初投产;一品新能源将年产40万吨甲醇燃料转产为30万吨石油储备项目,正在做前期规划、设计、环评;上海德邦牧业正在办理相关入园手续,已完成工商注册、征地拆迁、土地报批等前期工作……今年1至9月,常宁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总数达81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24.5亿元,增长3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6%。

  常宁水口山铅锭生产车间

  “千亿级园区”不但成为常宁“绿色转型”的“精彩手笔”,而且补齐了“工业短板”,优化了产业结构,增强了发展后劲,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强筋壮骨”。为将水口山经济开发区打造成“千亿级”园区,确保株冶等项目落户园区,常宁市启动调区扩区工作,将规划面积由原来的499.6公顷调整到1140公顷。将宜阳工业园纳入水口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形成“一区两园”的管理模式,两园合一形成优势互补和产业聚焦发展,构成产业招商链条。目前,他们借鉴沿海先进经验,积极筹建产业链服务平台,与世界500强深圳正威集团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共同设立正威供应链(衡阳)有限公司,建设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链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供应链管理及配套服务,切实解决园区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

  强身健体:“两油两叶”做大做优农业品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常宁要强,农业要强;常宁要富,农民要富;常宁要美,农村要美。”常宁市委书记刘达祥说。今年以来,常宁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发展目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产业扶贫为根本,以品牌带动为支撑,大力发展“两油两叶”特色农业,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全市经济强身健体的“关键一招”。今年来,全市共新造油茶林2.05万亩;夏收油菜40.5万亩,总产5.07万吨;种植烟叶2.8万亩,预计收购烤烟6.93万担;新建有机茶园5130亩。今年1至12月,预计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89.2亿元,同比增长3.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5389.4元,增长9.3%。

  常宁油茶美如画。

  冬日,阳光灿烂。笔者乘车在常宁市境内的320省道上行驶,只见公路两旁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连绵起伏,那一排排油绿的茶树亭亭玉立,含春吐绿,使人不禁想起“梨花颜色梅花香,生就清容不待妆”的诗句……这就是常宁市的“百里油茶产业示范带”。据了解,常宁市林地总面积173万亩,其中油茶林80万亩,几乎占了整个林地面积的“半壁江山”。近几年,常宁市围绕“做响油茶品牌,建设生态强市”目标,大力推进油茶基地建设,创新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集种苗、基地、加工、科技、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油茶产业体系,油茶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今年产油11250吨,产值达16.5亿元。全市油茶基地建设以每年新造3万亩、低改6万亩的速度稳步推进,一跃成为全国油茶核心产区、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首个国家油茶生物产业基地。

  “常宁茶油”已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产品。

  为将油茶产业做大做强,精明的常宁人借助外商谋发展,把“精肉让给外商吃”,引进10多家规模油茶开发企业。中联天地公司进驻水口山镇、湖南大三湘茶油科技公司进军西岭镇、殷里基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挺进荫田镇……均建起超过一万亩的油茶基地,30多家油茶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他们流转林地48.7万亩,带动近10万农民参与基地建设。大堡乡桥头村小王子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油茶1800亩,以“合作社+农场+公司+电商+连锁实体店”的经营模式,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开展公众对农村的体验经营活动,年产值200万元。

  “哎哟喂,油茶好啰喂,全身都是宝哟喂。一齐采摘油茶果,堆满都是金箩筐,唱起茶歌就流油,咱们快步奔小康……”这是常宁市油茶文化节开幕式上表演的一首歌曲,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成为振兴常宁油茶产业的又一发展方向。

  常宁市塘湾村油菜种植基地

  茶油茶叶齐头并进,书写出常宁生态农业的五彩画卷。近年来,常宁市坚持生态有机标准,立足“一带一园一廊”(即天堂山生态有机茶带、天湖周边生态有机茶园、西江沿线生态有机茶廊),实施企业与合作社“龙头带动”战略,新发展标准化有机茶园3万亩,改造老茶园1.5万亩。今年产干茶264吨,产值2.11亿元,帮助13217人脱贫,茶区人均因茶叶每年增收3786元。全市现有茶叶专业村26个,专业乡2个,专业户3419户,示范片29个,合作社26个,规模企业9个。在2017年“亚太杯”名优茶大赛中,常宁绿茶获得金奖,红茶获得银奖;在“潇湘杯”名优茶评比中,常宁绿茶获特等奖,红茶获一等奖。

  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烟叶生产基地

  油茶油菜流金溢彩,茶叶烟叶争奇斗艳,让绿色田野充满希望与活力。今年,常宁市落实烟叶种植面积2.86万亩,分布在13个乡镇128个村1073户,户均种植26.6亩,超额完成衡阳市分配的6.93万担任务,收购量保持衡阳各产烟县(市)第一,实现烟叶税2014万元。

  “好酒也得勤吆喝”。今年,常宁市通过中农批投资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不但可以将一产的种植,二产的加工,三产的物流、品牌、销售、服务融合衔接起来,而且让一些无公害的生态优质农产品长出“翅膀”,飞往大江南北。

  强基固本:“一枝独秀”展示生态旅游画卷

  “以前我们砍树卖钱,现在大家意识到保护好生态才能发展久远。”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狮园村村民刘宗任说,要好好保护生态才能立足长远。据塔山瑶族乡党委书记彭小冬介绍,随着旅游文化深入人心,近年来,塔山生态不断好转,村民收入大幅增加,该乡大力种植茶树,复垦高山有机茶近3万亩,年产值达1.5亿元,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全乡生态旅游初具规模,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万元。

  白云深处有机茶园

  常宁市把全域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强基固本的“领衔文化”,扬生态之长,显森林之优,走旅游之路,建富民之业,实现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统一,推动资源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形成“全域、全季、全景”的旅游发展态势。

  打造全域旅游,舞活龙头是关键。常宁全力打造庙前印山旅游龙头,推进印山文化旅游区景观提质改造,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打造具有湖湘风情特色的“印章小镇”,形成石印、铜印、铅印、锌印一条街,增强印文化的吸引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我们要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景观,每一个村庄都成为景区,把全市当作一个大景区来谋划经营,让各项建设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着力把家园变成花园,把小景点连成大景区,从而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目标。将常宁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省内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湘南地区较大的旅游集散地,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常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吴乐胜慷慨激昂地说。

  有机茶产业成为塔山瑶族同胞致富的新途径

  “天赐三山屏障护,江聚泗水图画中。”这是对常宁山水形象的概括性描绘佳句。常宁有“三山四水”,即大义山、塔山、水口山三座名山;宜、潭、浯、舂四条丽水。目前,全市合理利用天然禀赋自然资源优势,以文化为旅游的“助推器”,坚持把发展全域旅游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按照投入100亿元的规模,以PPP模式整体打包融资,打造全域旅游平台,着力构建以庙前印山景区为龙头,中田古民居民宿游、水口山红色工矿游、塔山瑶家风情游、乡村自然生态游“四驾马车”为补充的全域旅游格局。并与北京东方园林公司签订了全域旅游投资建设运营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北京大地风景旅游公司几经易稿,完成了《常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打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文脉”的生态美丽常宁。今年1至11月,全市共计接待游客507.87万人,实现综合收入29.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3%和18.5%。

  文化旅游“一枝独秀”,正在为常宁经济“强基固本”。

  常宁市中田古民居等景点深受游客青睐

  建设美丽乡村,让乡村旅游成为推动传统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动能。这是常宁市决策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他们将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加快“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培育,推动旅游产业扶贫,今年在塔山乡狮园村、西岭镇石山村投入20余万对乡村旅游区标示牌进行了完善,与天堂山国家森林管理处积极申报国家旅游扶贫示范项目。着力将庙前、西岭、塔山、胜桥打造成乡村旅游热门区和美丽乡村示范区。

  常宁的未来不是梦。

  常宁市围绕“产业主导、工业主打、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总思路,以争创全省经济十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常宁为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守底线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逐步形成经济发展由“粗放增长”向“三量齐增”转变,产业发展由“一枝独大”向“多点支撑”转变,项目建设由“差异化”向“百花齐放”转变,经济实力由“湘南大市”向“湘南强市”转变,一路铿锵前行,驰而不息,常宁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迎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明天。

  (本版图片由 成俊峰 崔建华 彭国良 刘杨和常宁市摄影家协会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成俊峰 吕小宝 郭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