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倦鸟知还唐训方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崔建华 编辑:redcloud 2018-01-15 11:22:51
—分享—

  为爱清虚住上方,

  万山苍翠泼兰房。

  四时花草皆诗料,

  写上云笺字亦香。

  这首名为《丙申秋读书回龙庵偶题》的诗,是晚清湘军将领唐训方(字义渠,今湖南常宁市人,清同治年间安徽巡抚、署理湖北巡抚)在家乡的回龙庵书院读书时所作。在这位投笔从戎最终又重拾如椽巨笔、离开故土最终又倦鸟知还的湘军将领笔下,家乡常宁“四时花草皆诗料”,一草一木、父老乡邻、山山水水,都让他魂牵梦系……

  一

  家乡的草木,皆陶冶性情之物。

  “翻新草样新兼浅,依旧花容紫间红。丝串堤杨茑织雨,帘飘村杏燕裁风。”

  “绿野牛眠意自得,深林蝉噪兴弥多。晨花带泾轻烟缦,午睡酣凉细雨过。”

  然而,在家乡的众多草木中,唐训方尤爱松柏。清同治十一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62岁的唐训方来到大义山至圣寺时,让他首先着墨的就是山门旁的一松、一柏:

  “有松盤门,右石蹲伏如卧龙,枝仰撑欲击云出迤。左柏一株,古翠连云,俨王者雍容冠服,其低枝则下垂及地。”《游大义山记》中的这一场景,一如其诗作《游大义山有感》中“幢幡高蔽日,松枝低拂地”的写照!

  而松、柏之中,唐训方更偏爱前者,因为“松生于涧,经霜雪而浓荫布,坚其质也。”早在26岁那年,他就领悟出了“松树的风格”——也是在家乡的回龙庵书院,他写了首关于松的诗,“轮从鹿苑转回龙,护法曹溪想正宗。竟日无言参妙谛,老松飒飒学吟龙。”

  普普通通一棵松,不但让他写出了禅意,而且还赋予了虎踞龙蟠、虎啸龙吟的气势,带着王者之风!

  唐训方当年苦读过的回龙庵而今仍在,就隐匿在兰江红星水库西侧僻静的密林之中。我曾于冬日的一个上午与友人骑行寻古,却因不获路径最终无功而返——“当年鸣凤在何所,指点梧桐密叶中。”山峦叠嶂中,惟见一池碧水、满山青松……

  二

  家乡的父老,皆儒雅性情中人。

  26岁那年的唐训方写诗《赠邑令戴有亭》称赞的时任知县戴家政(字子政、号有亭)就深深影响了他。在诗中,唐训方用历史上著名廉吏、人称“廉孟子”的元代宰相廉希宪以及金代著名学者、礼部尚书赵秉文(字周臣)来形容戴家政:

  “古有廉孟子,爱士若毛里。古有赵周臣,论文宗正轨。吾邑有儒吏,前哲仿佛是。百里树甘棠,一门荫桃李。”

  戴家政,云南景东人,做过湖南永兴、常宁、辰溪等地知县,诗文极佳,仅《滇诗重光集》就收录其诗作178首,被后世誉为晚清云南五大诗人之一。因出身书香门第,书卷气浓郁,自称“公将天下任,我担一身愁。”一向勤政奉公、清廉爱民,人称“戴青天”“戴父母”。《湖南通志·卷二》载,“戴家政,景东人……调常宁,训士以礼,士贫不能应省试、礼部试者,多资送之。”这样的父母官,士人能不敬重?《同治常宁志》就将其纳为“循良”并单独立了传!

  但戴家政极富个性,看不惯当时官场,终在辰溪知县任上怀着复杂而失望的心绪引疾辞官,成了后世又一个陶渊明。即便如此,戴的忧国忧民之情却并无改变,后来面对晚清丧权辱国的局势,他这样写诗抒怀:

  “山里自难歌和曲,海边谁筑受降城。为怜痛哭长沙泪,不及前驱一老兵。”

  鲜明个性、报国热情,跃然纸上。可见唐训方当年的赞叹绝非溢美之辞,多少证明唐对戴的人格魅力确实推崇备至,当时已与戴惺惺相惜、心声相通!后来,唐训方也与戴家政一样托疾辞官,这是否在写诗赞美戴家政时就已埋下了伏笔?

  父母官如此文雅率性,士人何尝又不如此?譬如唐训方《题吴榆垣小有天书室》诗中提及的吴榆垣,“吴君久有癖,竟日事丹铅。兴豪一杯酒,诗胆大于天。”

  吴榆垣即增生吴奎,善丹青,工诗文,酒量也不错。正是他,在《同治常宁志》中记下了培元塔的建造历程,让后世知晓了唐训方修建培元塔的初衷:

  “一以锁双江口合流之水,一以控白面石远峙之山”,以便“地势崇斯元气固,元气固斯人才兴”!

  三

  家乡的山水,乃魂牵梦萦之所。

  在诗文中赞美家乡,唐训方毫不掩饰溢美之情:“地钟九嶷之秀,水挹湘江之清。”“天以日月云霞目翟其彩,地以飞潜动植炫其灵。”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山水在他人生的繁华落尽之后,再度接纳并抚慰了他孤寂的灵魂!

  随着太平天国和捻军的平定,立下汗马功劳的湘军慢慢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一众湘军将领纷纷解甲归田。放眼四周,“知交渐觉晨星少”,当年有知遇之恩的胡林翼不在了,昔日战友罗泽南、李续宾也已战死沙场,包括昔日在政治上攻击自己的亲王僧格林沁也早已被捻军设伏击毙,恩恩怨怨、纷纷争争,都已成了前尘往事。知干戈之苦亦知簿书之苦,知锋镝可畏亦知簪笏可畏的唐训方,于同治七年的冬天,毅然决然地从直隶布政使任上辞官还乡……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那一刻,已经58岁的他是否会想起当年的父母官戴家政呢?

  家乡的山水,再度接纳了这位游子。

  山如是,“为有寒山青不了,却叫世事付沙鸥。”

  水如是,“至此尘埃真不着,任他烦虑总消磨。”

  不再复出的唐训方,“不养笼中鸟,惟蓄池里鱼。飞鸣适鸟性,水深鱼自如。系我脱鞲条,潜伏悟盈虚。任天各得所,长此林园居。”不再过问政治,就此寄情家乡山水。设义学义庄,扩建双蹲书院,四处搜罗常宁宋代以来的诗词文章结集为《常宁诗文存》,考证常宁方言俗语成《俚语征实》,整理当年征战经历为《从征图记》。当年追随名将李续宾征战安徽时在太湖畔弥陀镇写下的“何日扫欃枪,言归课耕读”梦想,终于慢慢成真!

  浴血沙场的宿将已归隐山林。

  穷经皓首的宿儒已应运而生。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崔建华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