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许多地方一样,常宁也无疑是多姿多彩的——天堂山上的青青草原与胭红杜鹃、培元塔的灰褐塔身与暗红牌匾、水口山工人运动陈列馆的黑瓦与红墙、庙前中国印山的灰白石崖与红色印章……总之,颜色丰富得足以令人惊叹!
但我却一向固执地认为,红,才是常宁的主色!
昔日水口山工人运动的红色火种依然燃烧不灭,水口山国家级循环工业园区至今一片热火朝天、红红火火。塔山、蓬塘、胜桥休闲农业所依托的杜鹃、莲花、葵花,无不以或浓或淡、或明或暗的红昭示着世人、吸引着眼球。哪怕是这里的土壤,也被学术界称作“红壤”,其他则大多数是红得发紫的紫色页岩。到处肆意生长着的是铺天盖地的油茶树,每个秋末冬初,白里透红的茶花盛开着,漫山遍岭……
但让我感受深刻的,却是这里的人们。红色,则是他们给我的最壮美的印象!
2
很多年前,我曾亲见过唐训方故居前的暗红色门楣,以及高大的围墙、青石板铺就的宽阔前坪。作为常宁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巡抚,这位湘军将领与其他湘军将领一道,大多毁誉参半。后人形容他们取得的荣耀,也多认为是踏着湘军和太平天国将士们的腥红鲜血得来。
唐训方(1810—1876年),字义渠,常宁兰江人,清同治年间安徽巡抚、署理湖北巡抚。这位举人出身的巡抚,在清王朝政权风雨飘摇、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大半个中国的时代,响应曾国藩的号召,召集数千常宁子弟成立“训字营”,沿湘江一路征战,最终为击垮太平军立下了赫赫战功。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不少常宁籍将士后来又加入了左宗棠的西征大军,最终在左宗棠、刘锦棠等人带领下,击毙了分裂国家的罪魁阿古柏并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统一。
唐训方捐银二万两主持修建的培元塔至今仍屹立在宜水河畔,放眼同时期的衡阳,那时期的一些湘军将领们,他们都热衷于建设这样的风水塔:
来雁塔,兵部尚书彭玉麟主持重修。
珠晖塔,安徽巡抚王之春主持修建。
……
他们都源于同一个目的——藏风聚气、培养风水,以求故土人杰地灵!
日夜无语、早已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培元塔,至今仍守望着离它越来越近的常宁城。它的身形在夕阳中影影绰绰,是历史给后人留下的一抹暗红色背影!
3
我曾在塔山开满了或深红、或紫红映山红的时节,四处寻觅着烈士萧震球的故居,然而,未果!
萧震球(1888—1929年),号退思,常宁塔山瑶族乡阳山村人,先后就读于湖南三师、国立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曾任常宁师范讲习所教导主任、女子职业学校校长。1924年创办了平民夜校宣传马克思主义,192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常宁县农民协会成立时,他被选为执行委员长。“马日事变”后,大革命进入低潮,他带领农会义军加入贺龙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又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担任过团政治委员,随队上了井冈山……
后来,萧震球又受党的委派,参加了广州起义、梅城战役等革命运动,失败之后便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奔走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地,联络战败失散的同志到福建苏区工作。1929年途经广东乐昌时,被当地警察、常宁人李瑛认出,随即被捕并于12月14日被杀。这位李瑛,正是常宁当时的“北霸天”阳玉琪的小舅子。萧震球曾率领常宁农会的农军,亲自处决了这位为害一方的“北霸天”,却没料到多年后会在粤北山区的小小乐昌县城,阴差阳错地遇上了昔日的仇家!
相比牺牲时已41岁的萧震球,同样姓萧的兰江人萧石月(1900—1927年,革命烈士、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首届候补委员),牺牲时才年仅27岁。
列席过中共五大的大坪人、革命烈士罗严(1899—1927年),曾任中共湖南特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农民部秘书、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牺牲时年仅28岁。
曾组织领导3000余人参加的水口山工人大罢工,从水口山工人运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号称“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1902—1927年),牺牲时只有25岁!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在那个暮春时节,在塔山瑶乡阳山村的某片菜地,已是文物保护单位的萧震球烈士墓地周围,红艳艳的正开满了映山红。远处,瑶乡的机关、学校上空高高飘扬的,正是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共和国国旗。
4
国人将镌刻在金铜玉石等材料上的文字通称为“金石”,“玺印”则归为“金石”的一类。但无论是以金、铜、玉、石,还是别的哪一种材料为载体,印的颜色却是始终不变的,无一例外都是夺目的鲜红!
你能想像一下漫山遍岭的石头上都刻着鲜红的印章吗?
这座刻满了印章的山叫中国天下印山,在常宁市庙前镇。印山早已成为了地标,名气也已远在庙前之上,目前正全力打造国家4A级景区。
印山本为石灰岩山丘,奇形怪状的山石成了摩崖刻印的好场地。常宁人吴国威自发地将五千多枚形态各异的印章图案,包括古代名人名章、现代名人名章,以及历代名言警句印章、历代肖形印章,还有书法石刻作品等都摩岩于当地的山石之上,最终形成了“中国名人名章城”“中国书法城”“中国纪念印章城”三个版块,让当地的独特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紧密地融为了一体。
后人在观山水时,不知不觉中便触摸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诗人洛夫来过后,笑称这是“酿酒的石头”。
只是石头吗?
石头不语。
它只用一方鲜红的印章,轻轻刻出了答案:
“继往开来”!
来源:衡阳晚报
作者:崔建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