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常宁率先在我市实施“1822”工程,选拔一批热爱农村,有较强能力的村级后备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
本报讯 (记者 谭晓波 通讯员 郭华)“你们看,村里的电商平台建起来后,可以将所有的土特产品展示到平台上,全国消费者都可以在线购买。”近日,一场特殊的讨论会在常宁市三角塘镇石岭村召开,该村29岁的后备干部廖常敏一边在电脑上展示,一边讲述自己的“新点子”,赢得了在场村民的肯定。
“年轻人就是有想法,有干劲。”石岭村党总支书记李孟冬竖起大拇指。他告诉记者,廖常敏是从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上任不久,但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给石岭村带来了新气象。
乡村振兴,人才是源头活水。为了逐步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等突出问题,今年9月,常宁率先在我市农村实施“1822”工程,选拔一批热爱农村、热心公益、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村级后备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障,将他们培养成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据了解,“1822”工程即:从18周岁左右的高中毕业生、中专毕业生、职中毕业生或22周岁左右的大专毕业生、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以及30周岁以下的复员退伍军人、返乡能人中,每村确定1—2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目前,常宁市共有364个村,现有村级后备干部559名,“1822”工程村级后备干部265名。
常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常宁通过村级实践锻炼、乡级跟班学习、市级择优培训等方式,帮助“1822”工程村级后备干部熟悉农业、农村,提升致富带富技能和社会管理能力、强化党性意识、增强党性修养。同时,将列入“1822”工程的村级后备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作为党员发展对象进行培养;村“两委”换届时,同等条件下优先作为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进行推荐。
来源:衡阳日报
作者:谭晓波 郭华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