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挪“穷窝” 搬出新生活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鲁西浪 汪恋 编辑:宁昕 2020-08-20 21:12:05
—分享—

塔山瑶族乡蒲竹村在脱贫攻坚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完善基础设施,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扩宽致富路子,让乡村越变越美。

微信图片_20200820164731.jpg

在蒲竹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崭新的房屋坐落在青翠的山脚下,宽敞干净的水泥路通向山外,溪水潺潺,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贫困户左祥飞正在房前打扫卫生,他说,现在村里一切都是新的,设施一应俱全,山清水秀。

微信图片_20200820164738.jpg

左祥飞:我很小就出去务工了,政府建好安置房之后我才回来的,回来之后变化很大,以前家里老房子已经没法住人,所以一直没有回来过年。

左祥飞告诉记者,过去,蒲竹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村组道路基本为泥路和山路,就医还需要到10几20公里外的乡村医院,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2017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全村无住房保障的12户48位贫困户搬进了新家。住上新房后,左祥飞看到了希望,于是回到家乡做起了生意。

蒲竹村委会主任盘超:让村民们思想采取一种转变,不单单是“输血”,还需要自己去创造条件来提升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左祥飞:政府把房子建好了,我们有房住,没有后顾之忧,就应该放手一搏。

如今,左祥飞在城里开起了一家卖门的小店,生意还不错。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提升,不仅配上了彩电、冰箱、电热水器、煤气灶、家具等,去年还买了一台小车。

微信图片_20200820164742.jpg


随着近年来村基础设施完善,道路通组到户,过去的山路、泥路变成了混凝土路,44户172人用水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水电路基本全覆盖,在外务工的村民把视线转回到家乡发展。通过努力,2017年全村退出省级贫困村行列脱贫摘帽,仅一户四人于2018年贫困脱贫。

盘超:现在慢慢有很多年轻人回来自己创业,他们在外面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社会的需求,把在外累积的经验带回村里面来。

年轻人回来了,村里发展更是生机勃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村里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建起了27千瓦光伏发电站,贫困户保底分红,村集体每年增收1万元;山村民生态公益林全覆盖,扩宽了村民增收渠道;修山抚育2000亩,每亩100元,村民增收20万元。下一步,蒲竹村将守护好这一方好山好水,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吃上旅游饭,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吴鲁西浪 汪恋

编辑:宁昕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2020/08/20/82106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