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出好茶。近年来,塔山瑶族乡敖头村因地制宜发展茶叶产业,全村34名党员干部变身茶叶种植加工的行家里手,覆盖整个茶产业链,带领全村人让荒地变绿地,茶园成了致富“绿色银行”,全村年增收300万元。
初秋的敖头村,骄阳似火。在村里的茶叶产业基地,每天有近20人抢抓时间忙着培土,清除杂草灌木,提高茶叶下树率。 “我一年在合作社和公司种茶叶、做零工能有5、6千元的工钱,生活比从前大有改善。”今年50多岁的贫困户李良云,原先在外地打工,在村内茶叶产业发展的带动下,他也成了一名茶园管护工人。
敖头村5名村两委干部各有专长,基本覆盖了茶叶种植、管护、加工、市场等整个茶产业链,村里29名党员主动担起了茶叶产业宣传员、技术指导员和茶叶销售员,共同带领群众发展茶产业。同时,通过建立‘茶企+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让村民成股民,使茶产业真正成为了富民好产业。
敖头村支部书记盘久余:成林茶叶一亩平均产值4000块钱,除草和剪枝支付的工钱是450块钱一亩。
目前,该村共发展有高山有机茶园6000余亩,包括谷佳、塔山农贸、云塔茶叶在内5家茶企坐落在村里,单是茶产业就给全村村民每年带来300多万元的收入,平均每户增收8000元。为确保有机茶品质,敖头村还严格遵守乡里实施的“三个一律不准”,即一律不准杀除草剂、一律不准施农药、一律不准用化肥,按照有机茶标准生产和加工,提高茶叶附加值,实现业内资源、技术、信息和经营等共享互助。
一片茶叶,带动了一个大产业。如今敖头村茶产业不仅让村里土地变绿变美,村民腰包日渐鼓起来,水电路网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未来敖头村还将以当地自然环境为依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发展蓼叶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已垦复野生蓼叶700余亩,移栽种植蓼叶250余亩,并建立了蓼叶加工厂,为村民持续拓产增收夯实基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石朋 李政民
编辑:小明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