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宗教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县志 编辑:王荣 2020-02-07 12:01:00
—分享—

宗  教

清代及民国时期,县内居民多崇信佛教,道教次之。清同治之后,天主教、基督教、耶稣教陆续传入。至民国28年(1939),全县有寺庙153所,僧尼340余人;道观6处,道士121人;天主教堂1处,讲道处3所,教徒163人;基督教总会1所,分会5所,教友、学友共187人;耶稣教堂1间,教徒近100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和“自养、自传、自信”政策,同时普遍进行科学思想的宣传教育,多数教徒弃教投入生产劳动,宗教团体减少。1958年,“大跃进”和后来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多数寺庙被毁,寺产疏散,僧尼还俗,宗教活动几乎停止。1978年后,县内佛教、道教逐渐开展活动,教徒增多,至1990年,县内有寺庙5处,僧尼、居士、道士130余人,基督教徒110多人。

1.佛教

常宁县佛教属禅宗,有临济、曹洞两派。唐天祐四年(907),始在城东盘龙山建湘山寺。清顺治三年(1646),安仁王氏(法名净讷、又名且拙)来常宁,选胜大义山,倡建至圣寺,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殿堂七进两横,为县内禅林之冠。清代名僧有净讷、智缵、九臬、鹿柴等。至同治九年(1870),全县有大小寺庵99所,县城设有僧会司,僧官称会长,由僧侣担在。

民国时期,县内佛教有所发展,县政府直接管理并帮助建立佛教组织。民国11年(1922)2月,成立湖南省佛教会常宁分会。大约每隔5年召开一次僧侣会,选举组织机构。民国16年改名常宁佛化会,旋又改名佛教会,会址设湘山寺。民国18年后,先后担任会长的有悟透、致和、远和、慧云、彼岸等。民国20年,湖南省政府批准省佛教居士林来常宁成立组织。民国25年(1936)3月,中国佛教会湖南分会派员来常宁同县政府协商筹建常宁居士林组织,县籍居士邓馥荪、廖培

元等负责筹备,于同年四月初八正式成立湖南省佛教居士林常宁分林,林址设县城北正街39号。先后担任林长的有祝裕孚、廖培元、李宗跸。后于民国27年六月初九迁入江西会馆。民国30年,县内有寺庵318所,僧尼524人,居士林130余人。民国28年十ー月初八和民国33年四月初八,常宁居士林分林先后举行法会,追悼前方抗日阵亡的将士及殉难同胞,并常派员去监狱劝善罪犯,协办地方慈善,施发医药。民国38年(1949),县内有寺庵239所,僧尼478人,其中和尚154人。

新中国成立后,居士林组织停止活动。1951年,泽镜接任佛教会会长。不久,佛教会即被撤销,部分佛教徒还俗。1958年,县内各地寺庙多用于兴办工厂、学校和集体公益事业。佛教徒纷纷回乡还俗,全县仅有寺庙13所,僧尼77人。其中至圣寺有僧尼17人,住持僧名净。1963年,全县有寺庵9所,僧尼29人。1982年,县内有寺庵7所,其中住有僧尼的5所,有僧尼25人。1983年后,县内信仰佛教的人增多,一些人去南岳受戒。1989年,全县有居士86人,僧尼14人。至1990,未成立佛教组织。

2.道教

县内道教,源于唐代,“全真”、“正一”两派都有传人。明清时,设有“道会司”,负责管理全县道教事务。著名道观有城关的北镇观、洋泉的泉峰观、庙前的金龙观等。民国时期,县内无道教组织,道士多时有100余人。道观虽存,道士逐渐减少,道教活动日见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县内道教自存自灭,虽有少许道士,但鲜有活动。

3.天主教

清光绪五年(1879),意大利天主教由衡阳来常宁传教,在烟洲建立教堂,发展教徒。光绪三十年又在衡头设教堂,发展教徒10余人。次年,又在自沙设教堂,发展教徒20余人。是年,在县城设立天主教会,隶属衡阳教区。光绪三十二年,在西岭设教堂,发展教徒10余人。民国时期,县城总堂设东正街(今武装部内),司锋为彭昌龄(零陵人),下设湖陂洞、柏坊、官岭3个讲道所。烟洲亦设总堂,下设亲仁、独石、金水、松柏、湾阳、白沙、衡头、荫田墟、和阳隔洲9个分堂。民国10年(1921),教会创办崇德高级小学,课程设置除按一般学校规定外,另加《圣经》,藉以培养年轻信徒。民国31年4月,湖南省政府依照《敌国之籍教士集中及保护办法》,将未阳、衡阳、新田等县的意大利传教士17人,集中在常宁烟洲天主教堂,让其继续传教。县政府派出4名警察协助烟洲乡对其保护、监视。同年8月,意大利传教士陆续离开常宁,只留3人仍驻烟洲。1949年10月,全县共有天主教徒163人。1950年,意大利籍主教柏长青离开常宁。1953年,神父彭昌龄因反革命罪被判刑。次年,天主教会解散,各教堂停止活动。

4.基督教

清光绪二十年(1894),英国伦敦会到常宁传教,发展基督教徒,在县城西门外建立“英国伦敦会常宁堂会”。民国5年(1916),常宁县改属美国“北美长老会”传教区,遂改名“常宁长老会”,由美国教士主办,教堂设南门外(今针织厂内)。民国20年,改名“中华基督教衡阳分会常宁堂会”,县城设总堂,桐梓坪、回水湾、老湾里、大坪堤上设4个支会及三角塘讲道所,有教徒78人,其中女教徒53人,牧师先后为克如壁、陈衡、戴克、陈光耀等;传教士有张仁孚(城关桃江人)、孟国辉(宁乡县人)等。

新中国成立后,教徒组织起来,开办平民针织厂,生产棉袜、棉布,教堂改作车间,部分教徒当上工人。1955年,全县有教徒187人,其中女性151人。是年2月,常宁召开第一次基督教“三自”爱国革新代表大会,成立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张仁孚被选为主席。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基督教会停止活动。1989年,未阳基督教徒来常宁亲仁、蓬塘、新力等乡发展教徒113人,40人参加洗礼,以耒阳市雅江乡为常宁基督教徒活动点。1990年,县内亦未成立教会组织。

5.耶稣教

民国19年(1930),耶穌教由长沙传入常宁县,属长沙教区管辖。教堂先设县城西桃花洲,后迁西上街,经费全靠社会捐助。每逢星期六,教徒都赶去“做礼拜”(安息日)。每年举行两次“灵安会”,每次3天,教徒都去听讲教义和《圣经》故事。1950年以后,入教人数渐减,1957年,自行解散。

来源:常宁县志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县志

编辑:王荣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746/99/1229289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