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湖湘宝地,享有“鱼米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
常宁地处衡阳盆地南缘与南岭北向余脉交接地带,北纬26°07′~26°36′,东经112°07′~112°41′。西南环山,东北濒水。境内丘陵起伏,河谷纵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两级阶梯状倾斜,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
千百年来,先民们在这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辛勤开发,使之成为湖湘大地一块丰腴富饶的沃土。粮食生产以水稻为主,小麦、红薯、豆类、高粱、玉米次之。经济作物以茶叶、柑桔、生姜、苎麻、黄花菜为盛。塔山山岚茶、西岭无渣生姜为地方特产。林产以茶油、杉木、楠竹桐油、山苍子油、棕片、板栗为大宗。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并培育出“两头黑”猪种。境内湘江自古是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产卵的主要场所,农民素有利用山塘养鱼的习惯,故有“鱼米之乡”的称誉。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近代才开发的水口山铅锌矿,曾有世界铅都之誉。已探明的矿种还有金、银、铜、锡、锑、钼、铍、铁、锰、钨及硼、耐火粘土、高岭土、煤等,计75种之多。其中,铅锌、高岭士储量分别居全国县市第一位,锡矿储量居全国县市第二位,硼矿储量居华南各县之首,黄金储量占全省总储量的一半。人称“八宝之地”。
二
常宁,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早在旧石器时代,境内就有原始人类生息繁衍。大约四五千年以前起,境内居民属三苗部落。战国时期,楚人开始移民这里。汉代,境内居民已掌握采矿和提炼银的简单技术,在舂陵水畔办起茭源银场。三国初期,这里为吴蜀争夺之地。吴太平二年(257),析耒阳县舂陵水以西置新宁、新平二县。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并新平入新宁,始奠定今县之基廓。唐天宝元年(742)改名常宁县。
宋代,境内茭源银场成为全国著名银场之一,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业均有大的发展。县人袭盖卿、王居仁先后在县城创办芹东书院、鹅湖书院,传授朱程理学,对常宁的文化教育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其时,居住于境内山谷溪洞之间的瑶民,面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歧视与压榨,曾多次奋起反抗。庆历三年(1043)爆发的黄捉兔起义,反盐政、杀官军,震惊朝廷。淳熙六年(1179),县城在官军“讨捕”农民起义军中被焚毁。元初,县内清水洞、火田村、粗石村、李公洞等发生瑶民起义,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元元贞大德后,境内经济有所发展,城西桥头“列工商之肆,五十有六,异货骈集,贸易交错”,出现短暂的繁荣,人口将近7万。元末,县城在官军镇压红巾军中,又被焚毁。
明初,县内人口大减。据旧志载:“洪武三年(1370),湖南大遭屠戮,……传为血洗”。洪武二十四年,全县只有7699人。越四年,常宁爆发的瑶民起义遭官军镇压,“遂至血流阛阓,玉石俱焚”。“民无孑遗,‘荡平’之后,移民安插”。据现存50余姓族谱记载,其先民多系洪武、
永乐年间由外省迁入。同时,“调衡州卫中所军丁守御,永乐二年(1404),诏军丁垦田”。嘉靖年间,县内有田59342亩,至万历年间,耕地增至358472亩,筑堰坝、辟水塘蓄水面积达24745亩。仅半个世纪,增加耕地近30万亩。这在常宁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中军垦14468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多。外地人的迁入,“客户间主,军民相杂”,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得到提高,促进了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据明清《衡州府志》和清代《常宁县志》记载,明代已基本奠定此后直至中华民国初期常宁社会生活的格局:集镇分布已基本定型,水口山、龙王山矿户林立,草棚栉比,工人数千;农业和手工业物产为五谷、蔬菜、果品、竹木、药材、畜禽、鱼鳖及“杂货之属”的棉布、苎布、茶油、桐油、纸张、铁、锡、银、硫磺、砒霜等等。
清初,由于战争之扰,县内屯丁、户丁大多逃亡,民众“苦难罄述”,“十室九空。”康熙五十八年(1717),知县奉文劝垦,至雍正末年,县内垦田2454亩,并将“屯田顶与百姓”,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人口增加到53871人。乾隆年间,奖励生产和生育,农业得到发展,至嘉庆四年(1799),人口增至309671人。由于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和民族歧视,道光十二年(1832),县南瑶民赵福财配合江华瑶民赵金龙发动和领导瑶民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起义。后来,这支8000余众的起义瑶民被清军围困在县境西洋泉镇月余,直至全部殉难。这场历时两年,波及湘粵桂鄂黔五省的瑶民起义,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为后来咸丰时期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吹响了序曲。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起义,威震全国。四月,县内数百民众聚集天门山响应。在此后的六年时间里,县内先后发生10余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联合宁远、新田、桂阳、祁阳等县农民,与团练展开殊死搏斗,给当地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
光绪二十一年(1895),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湖南巡抚陈宝箴奏准设立湖南矿务局,次年,将水口山矿区收归官办,并陆续引进机械开采和设厂冶炼,给常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与此同时,县内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接受西方文明,推动县内时务学堂的兴起。一批有志青年或创造条件出国留学、或奔赴衡阳、长沙等地学堂,寻求知识,这批人尔后大多为国家,为民族以及为桑梓事业的发展作过有益的贡献。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军火工业的需要,水口山矿业开采与冶炼兴旺起来,生产设备逐步得到扩充,最高年收入达600余万两纹银,矿工有五、六千人。尔后,矿砂缺乏销路,生产陷入停顿,矿局欠债,工人失业。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常宁县城一度成为南北军阀争夺地,彼入此出数次。官匪不分,社会秩序混乱,物价飞涨,数千民众不堪其苦而避他乡。境东部20余家煤矿几乎全部倒闭,白沙2家炼厂停办,县内“无一职业学校,无一实业工场”,商业裹足。“无一物可眩售于外”。
1919年五四运动后,新思想、新文化在全县兴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常宁传播。是年冬,中共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小组派黄静源、张秋人等来水口山铅锌矿创办工人夜校,宣传马列主义。次年11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派蒋先云、谢怀德等来水口山开展工人运动,秘密发展党的组织,成立中共水口山小组和水口山铅锌矿工人俱乐部,并于同年12月组织和领导了全矿3000多工人举行震惊中外的历时23天的大罢工,显示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党组织也迅速得到发展和壮大。常宁县一批在外地学习和工作的青年,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革命团体,他们与县内亲朋联络,传递信息,对县内革命思想的启迪产生过较大的影响。1925年6月中旬,水口山矿工人为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而遭到矿局镇压,党组织被追转入地下。1926年,中共常宁县特支建立,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农民、工人和青年、妇女等进步团体相继建立。有农会会员20多万人,向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和封建势力发起了猛烈冲击。1927年5月,长沙“马日事变”之后,中共常宁组织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集中2000多人的武装队伍向长沙进军。并于年底还成立了短暂的苏维埃政府。1928年春,中共水口山特别区委书记宋乔生率领水口山工人纠察队和部分农民自卫军参加湘南起义,后组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独立第三团,跟朱德、陈毅上井冈山。县内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革命团体骨干300多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组织挨户团的“清乡”中惨遭杀害,常宁的革命被迫转入低潮。
1929年后,面对国民党常宁县党部的“清乡”、“清党”,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在艰苦条件下同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30年,重新成立中共水口山特别区委,次年9月,又遭到国民觉反动派破坏。国民党政府继又加重课税,增收田赋附加,大肆发行公债,从经济上盘剥工人农民。但人民革命斗争一直没有停止。1936年6月后,中共安仁县委书记谢竹峰率领游击武装来常宁,建立和发展党组织,组建常宁赤色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开始后,常宁人民在征兵、军训、筹饷之中,对政府官吏的敲榨勒索不停地进行反抗。中共常宁县工作委员会和中共水口山支部在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下,仍坚持从政治上、组织上、军事上、经济上进行全民团结抗日的准备。1940年,县内的共产党组织又一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破坏。1944年9月,日军开始入侵常宁,县境陆续沦陷。面对日本侵略军的杀人放火、强奸掳掠,常宁民众英勇地开展反侵略斗争,许多农民赤手空拳同掳掠的日军展开殊死的搏斗。
抗日胜利后,县政府组织清乡、查办汉奸土匪、清查附敌及帮会分子,许多无辜者被审查勒索。1945年大旱,次年上半年全县疾病流行,县长李萼辉盗卖赈灾物资219吨,致使全县因疾病、饥饿而丧生者有3万人之多。1947年,县民联合控告李萼辉,然终因官官相护而不了了之。是年秋冬,县内国民党、三青团组织围绕选举国大代表,互相倾轧,演出一幕幕闹剧。这一时期,官吏贪污成风,匪盗横行,物价飞涨,税金累加,致使县内经济萧条,民众困苦不堪。
1948年8月后,中国共产党常宁县地下组织积极开展活动。1949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一三六师二八五团进驻常宁,常宁解放。
三
1949年10月30日,中共常宁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从此,常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后,随即接管县、区政权,整编“湘游一支”,建立地方武装,吸收并培训地方干部,筹粮筹款支援前线,领导全县人民剿匪、减租反霸和镇压反革命分子,开展禁烟、禁赌,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共商全县经济恢复、政权建设和社会改革事宜,为常宁县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进行大量的艰苦卓绝的工作。1951年,全县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随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引导和组织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同时,开展对私营工商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大力发展国营工业、国营商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公私合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5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76.5%。这一时期,政治清明,党风正,民风淳,人民衷心拥戴共产党,为后来党领导全县人民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7年秋,全县相继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党内整风反右运动。开展这两场运动,对于坚定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纯洁共产党组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反右派斗争中,犯了扩大化错误,使一些人错误地受到批判、处分,伤害了共产党内外一大批有识之士,削弱了党内外的民主。同时,使一些干部的急躁冒进情绪得到了滋长。1958年,全县各行各业不顾条件地实行“大跃进”,使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特别是人民公社化后的“一平二调”,使生产关系严重受到破坏。高指标,瞎指挥,强追命令,浮报虚夸,使许多好事变成了坏事。但在兴修水利、修建公路、兴办社队企业、推广深耕密植、扩种双季稻和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兴修超英、西塘、野马等中小型水库,对后来常宁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1959年上半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已经暴露出来。9月下旬,党内开展“反右倾”运动,并在农村开展整风整社运动,使“左”的错误更得到了发展,导致了1960年的“继续跃进”。1960年5月,一些社队开始出现粮荒。加之帝国主义经济封锁,苏联逼债和自然灾害频仍,农业再度减产,粮食紧缺。是年冬,县委、县人民委员会领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节约度荒。人民群众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始休养生息。
1961年5月,县委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使国民经济逐渐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从1964年起,全县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挫伤了基层干部的情绪,但是,生产仍有较大发展。196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72.03%。
1966年,常宁县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5月后,“文化大革命”打乱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执行。秋,全县各种群众组织林立,搅得社会秩序极端混乱。1967年2月,在所谓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全县掀起“全面夺权”高潮。大批领导干部被打倒或靠边站,各级经济指挥和管理机构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和人口生育都处于无政府状态;7月以后,打、砸、抢、抄和武斗不断发生,经济工作几乎完全陷于停顿。这期间,人民解放军常宁县人民武装部奉命“三支两军”,挑起“抓革命,促生产”的重担,动员各派群众组织进行大联合。1968年9月,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在政治上仍推行“左”的路线,继续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但是,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文化大革命”开始,仍坚持生产,大力发展农业、林业、水利和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以及社队企业,特别是从1975年春开始的“全面整顿”,各行各业出现蓬勃生机。1976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65年增长39.35%,平均每年递增2.8%。其中县属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6.98%,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06%。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17倍。人口出生率比1965年下降23.92个千分点,净增率下降22.86个千分点。
1977年,县委、县革委会着手清理“文化大革命”中的破坏,开始处理“文化大革命”中遗留下来的问题,致力发展国民经济。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左”的思想的束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县委、县革委会按照党的政策,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1984年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发展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改革农副产品购销制度,放开产品价格、市场,允许个体经营,搞活流通领域,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和城乡贸易的活跃。但是,由于放松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工作,资产阶级腐朽的东西乘隙抬头,社会治安事件增多。1989年冬,全县开展反腐倡廉活动,对少数党政干部违章违纪案件认真进行查处。在全国出现经济滑坡、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扩大外引内联,加强横向经济联合。至199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1.15倍,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7倍,农业总产值增长58.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1978年增长2.67倍,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1.82倍,城乡居民储蓄年末余额达11872万元,文化、教育、卫生、科学技术各项事业都有大的发展。
四
常宁,潜力很大,前程似锦。
常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经过40多年的艰苦开发,已不再为温饱而忧心忡忡了。然而,这只是常宁人认识常宁,改造常宁迈出的第一步。因为,全县有60万亩耕地和170万亩山地有待进一步开发,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潜在的水资源有待充分利用。“山上是银行,地下是宝藏”的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挥。
如今,百万常宁人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正在奋力前行!人们坚信:常宁的河山将会打扮得更加美丽,养育得更加富饶;常宁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会更加兴旺发达!
来源:常宁县志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县志
编辑:王荣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