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宁故事】百年四合院:雕栏玉砌 高大门闾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姝彤 2023-02-07 11:00:20
—分享—

在物换星移的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居住场所也在慢慢地朝着方便舒适、适应多种需求的方向进化着、更新着。古老的建筑正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成为永远的记忆。

四1.png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的惜春伤怀诗词《蝶恋花》,清晰地勾画出了古时深宅大院于烟雨朦胧中的重重剪影。欧阳修描写的是北方的四合大院,在南方湿润地带,这类四合院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因为四合院封闭式庭院不利于通风除湿。南方的村落都是房子前后几排递进式排列,有街檐巷道,有明沟暗渠,利于排水通风,利于吸纳阳光。而在常宁大堡乡培龙村里却有一座集南北建筑风格于一体的中小型四合院,建于清咸丰七年,至今仍基本完好。初建者欧林垣为何要选择四合院式建筑,据说是出于一个特别的防护需要。

四2.png

话说咸丰年间,常宁、祁阳等地水陆强盗较多,打家劫舍,激起民愤。于是一个叫欧林垣的大堡地方乡绅应清政府号召,率众揖拿打击强盗,捉其首领杀之示众。保护了过往商贾客人的交易与运输安全,维护了一方平安。而强盗余党对他恨之入骨,放言要对他施以报复。为了保护家人平安,他择地而建了这座封闭式四合院。院子四周封闭,只有前大门可供人出入,大门一关,外面一时难以攻进来,可暂时保护里面人员的安全。里面如果组织抵抗,持械人员爬上屋顶,外面就更加难以攻入。

四3.png

而今院子依然可找出一些当时“寓兵于内”的神秘痕迹。经此一难后,欧林垣为人处事低调,倾心于教育事业与公益事业,不愿出仕为官。他将四合院取名为“得我所”,并亲手撰写一联:“得见山清水秀,我愿子肖孙贤”。嵌入“得、我”二字,表达了自己寄情于山水之间,力求培养子孙后代出贤人、家族兴旺持久的朴素心愿。“得我所”四合院坐北朝南,开门见山,颇有世外桃园之风范。大厅内高悬一大匾,上书四个大字“高大门闾”。族人送这四字匾给他,也含有人丁兴旺的祝福意味。

四4.png

据说欧林垣与时任安徽巡抚的常宁人唐训方为同窗好友,唐训方最初的出仕还是因为他的举荐。欧林垣灭强盗有功,被授以六品军功,地方政府要他出去当官,被他拒绝了,他向地方政府推荐了自己的同窗好友唐训方去履职,获得了地方官员的认可。唐训方即由此走上官拜巡抚的仕途,当然这是后话,也仅为民间传说,未见有正式史料记载。当地欧氏族谱记载的是他们一家子的人脉延续。

四5.png

欧林垣的愿望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他设计的建筑风格与他的夙愿相呼应,预言了后世一个繁荣昌盛时期的到来。四合院的各类雕刻栩栩如生,花鸟鱼虫宛如活物,千姿百态,应有尽有。雕刻画面祥细镜头展示,配音乐。

四6.png

清朝时期常宁人的智慧以及建筑与雕刻艺术在这一方小四合院里展示得淋漓尽致。据村里老人讲述,当时建房子还剩下了不少木料与石料,被欧林垣捐出建了大堡戏台。大堡戏台在那时那地同样是规模空前。

四7.png

听着老人们的讲述,站在这四合院中,不由自主就会浮想联翩,200多年前,那些蓄须发、著长袍的先祖们在眼前这些逐渐静寂的老房子里,上演过怎样的一幕幕生活悲喜剧。“潜心画栋亦雕梁,恍如隔世散古香。时光仿佛已倒转,孔孟入室已登堂”。

四8.png

这首古诗好像就是为这院这景与这时来探寻古迹的我们这个摄制组专门写的,诗里意境就是我们的拍摄意图。文化艺术的薪火传承与人居环境变迁的生生不息,让后来者受教受益。也让后人为寻根问祖提供了一个可感知、可触摸的具象载体。

对于这些情思,当代诗人清泉的一首四合院之歌可见一斑。


窗棂挂着 青春的藤蔓

屋檐张满 稚童的笑靥

岁月跨进 儒雅的门坎

银发聚会 夕阳照耀下的四合院

清茶袅袅 昨天的故事

瀚墨潺潺 今天的心愿

诗词歌赋 时空对白

琴棋书画 古今千年

宁静亦超然 淡泊更致远

互为一字师 桑榆霞满天

不虚度 有作为 留痕迹

夕阳照耀下的四合院

你我心灵的家园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姝彤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746/99/122932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