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宁故事】【视频】穿越时空的舞台 常宁三角塘马灯戏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姝彤 2023-02-07 17:25:13
—分享—

说起流传悠久的地方特色戏剧——马灯戏,现在的年轻一辈肯定知之甚少,然而在常宁市的三角塘镇,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却因为这一门传统民间艺术而远近闻名。

马灯戏1.png

该村叫做泉塘村,位于三角塘镇的东部,因有一眼打从明朝时就有的泉水而得名。泉塘村现有900多户人口,是一个以种植水稻和烤烟为主的村落,村民安居乐业。

马灯戏2.png

村里至今还保留着一座大礼堂,名为泉塘农民文化宫。相传很久以前,村民根据祖上留下的传统习俗,逢年过节时,都要相聚在这里演唱马灯戏来庆祝。

马灯戏3.png

马灯戏是一种活泼的戏曲种类,演唱者多用家乡本土话演绎老百姓身边的事,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自雍正年间起,马灯戏便在该村族内代代相传,至今已传承到第十一代,拥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现如今,该村已经成立了专业的马灯剧团,有14位固定演员,都是从报名参团的村民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

马灯戏4.png

马灯戏5.png

马灯戏6.png

马灯戏7.png

马灯戏8.png

据团长介绍,每到有正式演出的时候,演员们都会放下手里的农活,提前来到位于文化宫二楼的化妆室,轮流画好自己的妆容,互相帮忙换好演出服。

马灯戏9.png

说起满屋子保存完好的道具服装,大家都是感触颇深。

马灯戏10.png

因为剧团人员比较紧缺,大家在演出的空隙往往还要兼顾配乐等工作。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设备简陋,但敲锣的打鼓的拉弦的,一板一眼,认真劲儿绝不亚于专业人士,台上唱戏的演员更是扮相十足。随着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后,演出正式开始。

马灯戏11.png

由于参演的都是四邻八舍的乡亲,唱的也是以方言为主,诙谐幽默的唱腔和认真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台上演员演得精彩,台下满屋的老老少少看得也是非常高兴。

马灯戏12.png

台上正在表演的这位名叫周运莲,年满40岁的她只有初中文化,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音乐,参加剧团的短短三年时间,却已成为团里的台柱之一,周云莲告诉记者,因为有了家人的支持,自己非常享受学习马灯戏的过程。

马灯戏13.png

同周运莲不一样的是,参加剧团已有三个年头的廖自平是一名80后,村里其他同龄的年轻人基本都出去务工了,因为要照顾家人,他再三权衡后,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毅然加入了剧团,而且颇为享受其中的乐趣。

马灯戏14.png

该村的马灯剧团,历来名声在外,附近的村庄一有什么红白喜事都会请他们去演出,因而演出的机会相较与以前反而有增无减。

马灯戏15.png

泉塘村的马灯戏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可供查阅的资料却基本没有。据老团长介绍,该村的马灯戏在传承的过程中,艺人们大多都是家族或者师徒之间口口相传的,大家的文化程度一般都不高,这就使得记载马灯戏的文字资料相当少。老团长告诉记者,整个剧团现有的剧本只有十多册,都是老一辈的艺术家手写下来的,年代最久远的就是这本页面发黄的剧本,因为经常阅读翻动,页面已经有些破碎。

马灯戏16.png

马灯戏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2002年,泉塘村马灯剧团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湖南省百佳民间剧团称号,2011年被批准为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多荣誉让现任团长感到自身的责任更加重大。

马灯戏17.png

剧团老团长廖国兴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百姓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更多娱乐形式的出现,马灯戏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已不太适应潮流。为了让马灯戏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观,激起更多观众的共鸣,大家一直在寻求马灯戏的新突破,但是他始终认为不管怎么变化,老祖宗传承下来的马灯戏独有的特色是一定不能变的。

马灯戏18.png

传承和保护马灯戏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最近几年,各级各部门已着手研讨马灯戏的保护计划和长远发展规划。我们有理由相信,泉塘村的马灯戏这朵艺术奇芭将长开不败。

马灯戏19.png

常宁马灯戏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声名远播,得到省专家的肯定。花鼓戏《打铜锣补锅》的作曲者说:他所作的曲,也是根据常宁马灯戏的调子改编而来的。近年来,我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也十分重视常宁马灯戏的发展,在市文化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使常宁马灯戏得到传承,并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项目。让我们一同为常宁马灯戏加油、鼓劲、喝彩吧!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姝彤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746/99/122936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