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常宁故事】官志铜和他的京剧协会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姝彤 2023-02-07 17:25:02
—分享—

京剧集文学、美术、武术、舞蹈、歌唱、表演于一身,融合吸收了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是我国最为普及的剧种,也被尊称为“国粹”。但对于南方人来说,京剧未免因为听不懂看不明而曲高和寡,听京剧、爱京剧、学京剧的人少之又少,而在我们常宁却有一群人乐此不疲,以协会为平台,将爱好推广。

官志铜1.png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一对对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 一幅幅脸谱美佳佳”……这首《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也是常宁市京剧协会会员们常排的一场戏。

官志铜2.png

别看这一群人跳得挺带劲,配合得也十分默契,但实际上,大伙儿几乎都没有经过什么专业训练,这个《说唱脸谱》是一群平均年龄在60岁的京剧爱好者自编自导的作品。

官志铜3.png

白沙人管志铜是京剧协会的会长,从小爱就爱听戏,是一位铁杆票友。家里经济条件宽裕后,爱好京剧的他四处活动,寻找有共同爱好的人切磋唱腔,交流心得。已近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一谈起京剧立刻眉飞色舞。管志铜文化不高,也从未经历过正规的音乐基本功培训,甚至看不懂曲谱,但他对音乐悟性很高。喇叭、琴、鼓等乐器,他几乎是一学就会;京剧、花鼓戏、青衣,各种剧目和角色他几乎都能唱,而且能够达到一定的造诣。

官志铜4.png

2012年9月,管志铜和一批京剧爱好者正式组织成立了京剧协会,协会成立后,大伙儿在一起吹拉弹唱以戏会友,一时好不热闹。管志铜更是台前幕后忙上忙下,甚至自掏腰包也在所不惜。京剧协会成立之初,会员有60人之多,有机关干部、退休教师,也有家庭主妇、地道农民,在管志铜等铁杆戏迷的组织下,大伙儿在集中学习中增进感情,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提高,一些票友对京唱法腔调、伴奏乐器已经头头是道。

官志铜5.png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这是京剧协会票友一次普通交流练习时的清唱,虽说不上字正腔圆,但依然是有板有眼,声声入耳。而实际上,协会成立以来,大家都进步很快,多次受邀参加演出,并在省市一些文艺展演中频频获奖,影响越来越大。

官志铜6.png

荣誉让大伙高兴,未来却让大伙着急,不知道是京剧这种诞生于北风的国粹在南方水土不服,还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下大部分年轻人对京剧慢三拍拖长音唱法难以接受,协会成立5年来,面向的基本还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40岁以下的依然没有,立志来学的年轻人更是一个都没有。

官志铜7.png

对音乐的爱好,对京剧的痴迷,让七十岁的管志铜仍如孩童般的快乐,仍有年青人的闯劲,他计划着要带常宁京剧协会的票友们走出常宁,把京剧协会打造成常宁人们喜爱的专业剧团。每逢喜庆,他都要把京剧协会的同道们带出去义演几场,为他人壮声色,为协会挣人气。

官志铜8.png

没有音乐,人生就是一个错误。音乐是劳动人民内心的真诚表达,我们也祝愿京剧协会的票友们在自娱自乐中领会自己的人生韵律,在吹拉弹唱中将国粹发扬光大。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姝彤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746/99/1229403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