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明勇散文】胜桥四韵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明勇 编辑:刘姝彤 2018-11-15 14:35:19
—分享—

文/欧阳明勇

离湘南小城常宁县城往南,二三十分钟的样子,就进入常宁南部生态区的胜桥镇。

在我的眼里,胜桥的每一处风景,都别具风情,别有韵味。

闪亮的河流

宜水绝对是湖南常宁最闪亮的河流。

她从南岭余脉塔山山脉的大山里淙淙流出,到了胜桥这方地势平缓的地方,便由湍急变得舒缓。她不急不缓,贯穿整个胜桥82平方公里,润泽整个胜桥5万多人。

整个胜桥的地势,周高中低,腹地平坦。我们乘车穿过胜桥全镇。泉桥、尹桥……以及大塘、胜塘、巴塘、新塘、到塘,这么多有“桥”“塘”的地方。可以想象水系的发达。车窗外掠过许多的溪流、堰坝。夏季雨水丰沛,河水翻起微白的浪花。有人说胜桥的水,流得中正平和。也有人说,哪里哪里,水分明也是佛系心态。大家心领神会地笑。

上游的洋泉水库,通过蛛网一般的渠道、渡槽,把水送到田间。泉峰村下,一个秦氏祠堂前,就有一个如赵州桥一般精巧的渡槽,两山之间,一桥飞架,大拱上有小拱。小拱形如满月,大拱美如半月,下面可通人行。许多离乡多年的人,仍会记得,童年时候,在家门口从未间断的清泉里,游泳嬉戏、捉虾摸蟹,欢笑会随着水流淌得很远很远。

然后,这些水发着光,流经这里的山林、田垄,流入这里的稻田、溪流。在田畴开阔的两岸,水稻、甘薯、高粱、柑桔、中秋柚、杉木、生猪、鲜鱼等农产品的词汇,从胜桥人的嘴里迸出来,也发着光。胜桥赶集三六九,赶集就赶烟竹市。过了打石岭,就到了烟竹市。据说从前烟竹市的竹篾货,是全县做得最好的。

河流里流光溢彩的水,流经学校、屋舍,涵养垂髫稚子“人口手”的朗读声。胜桥人在乡贤努力下成立了长松助学协会,短短五年,基金已壮大到200万元,奖励师生数百人。当然,这些流光溢彩的水,还会流进诗歌,流进乡愁里。清代乾隆常宁十子之一段永顼是烟竹市旁绿竹园里长大,作为当地清代进士段巘生的儿子。他多次作诗咏叹这条河。他写的《烟江》,开头就写“江以烟得名,近山水多烟。江自何年有,烟江名何年?”最后几句是这样写:江上有泉峰,因峰适有泉。主人栖修竹,借竹名竹田。竹泉声泠泠,澹澹江上烟。

宜水良好的水质,能养出干净肥美的小龙虾。三月水暖,他们在宜水旁的田地里,挖下深沟,放下小龙虾的虾苗。等到芒种过后,又种下水稻。

22块一斤的鲜虾。养虾的老板捞起手掌大的小龙虾,得意地说。

丰腴的土地

“看见梅碧塘怕,当不得官陂垌一甲把”。

梅碧塘连绵数里,是县东北方向很大一片的稻田。但在官陂垌面前,就显得非常小了。曾经绵延七千亩的官陂垌,是常宁著名的粮仓。

宜水冲积而成的官陂垌,是如此丰腴。

熟悉典故的朋友说,自古以来,常宁在这里设了田赋征收处。豫湘桂战役后的1944年,常宁沦陷。日伪到处掠夺物资,就想到了官陂垌新屋陈家有陈文公祠,那里常宁田赋处设有仓库,仓库里有两千多担赋谷。日伪一个大队带着四百余名挑夫前来掠抢,曾遭到驻扎在泉江李家的国民党140师警卫营在营盘岭和余家岭的狙击。是的,这里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抗日战争。

沿着村庄的足迹,循着乡野风的气息,我们谈论这里春天的万亩油菜和十里桃花,谈论村庄美食后洛豆腐。我们往历史的深处谈论,说到这里广阔的田野,曾在少数地主手中。祖辈们只好钻进茂林修竹里,砍倒大树,惊走獐麂兔雉,然后把大树扎成木排,顺着河流去讨生活。还有祖辈的大多数忍饥挨饿,无奈挑南盐。他们拿着扁担,赤膊露胸,沿着宜水的足迹,翻越塔山山脉的盐茶古道,一路步行到广东连州。靠着毅力和勇气,祖辈们用双肩养活了家人,繁衍出枝繁叶茂的后代。我们感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生命如此生生不息。

六月的荷花,已渐次开放。忽然一阵大雨,放眼接天荷田里,舒展着亭亭玉立,绽放着姹紫嫣红,荷花竟有一种清冽的美。他们说,这是我们苍坪的千亩荷花。七月阳光中,田野里吮吸着雨水生长的向日葵,茎向上生长,叶向上生长,连花朵也向上生长。他们说,那是我们留田和泉峰冠的千亩向日葵。

彩稻是种植的行为艺术。以大地为纸,以水稻为墨。万亩彩稻在田间分别用魏碑和楷书写下“奋斗”和“百善孝为先”这些汉字。

他们想要让文化在田野里,也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有乡愁的老屋

雨后初晴。绕过一个月光塘,来到一棵古老的朴树前,后面就是留田古民居了。这片古民居据说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为都姓崔,现在大家习惯喊大茅坪崔家老屋。

大茅坪崔家老屋旁的苏铁,铭牌上说有500多年了。当初村落奠基时,由当地风水大师萧三式亲自种下。现在依然郁郁葱葱。当地人说,铁树开一次花,当地有人会发一笔大财。

大茅坪崔家是典型的湘南民居特色,很有江南烟雨的韵律感。房子多是青砖硬山顶,石制门墩,如意头砖式门罩。院落独立,天井敞亮。门窗多木雕,墙上有石雕。每一处雕刻都传递着长幼有序、馨德满怀的传统文化。

一个住户指着天井中间的石头说,这里上刻着犀牛和月亮哩。我们细看,果然依稀可辨。

一处老房子的墙壁上,右边两块花雕砖刻着“万福、百禄”,左边刻的是“攸同、是总”。难倒我们许久,不解其意。后来有人告诉我,应该念作:万福攸同,百禄是总。不知是泥水匠把砖放错了,还是特意这样做,别有深意。

胜桥在清代曾有一位鸿儒。他就是清代进士段巘生。传说他在一群进京赶考饱学之士中,写出了一副“一间东斜西倒屋,两个南通北达人”的对联,联惊四座,赢得美名。段巘生后来曾主修《雍正常宁县志》。传说段巘生十岁通经史,生有异禀,是当地大义山智缵禅师的转世。智缵禅师俗家也是进士,原出家在法云山寺,后逃禅为常宁大义山开山祖师净纳和尚(字且拙)为徒。智缵禅师与段巘生的父亲段南渊是方外之交。据说,智缵禅师圆寂之时正是段巘生出生之时。段巘生自己作诗感慨:我于乙卯来尘世,君去尘凡乙卯年。尔我去来浑不解,月明依旧满前川。

上世纪九十年代,乡村里曾流行一种独特的人龙舞。“龙头”由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担当,选一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用红绸带绑在龙头胸前,将点燃的香让小男孩口咬一支为“龙舌”,两手各执一支香为“龙眼”。另一小男孩骑在龙头肩上,双手执扎香为“龙角”,“龙尾”则由龙脚倒背一轻巧,腰力较好的小男孩,双手合拢一把香挥舞出龙尾状,引龙者用点燃的香插在斗笠上为“龙珠”。如今人龙舞被列入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

沉静的大山

县志记载:泉峰,县南三十里,蜿蜒耸秀。直上五里许,山顶有泉,甚洁。

在当地人口中,这座山就叫泉峰冠。以前曾有个道观叫泉峰观。观是道教的称呼。有人曾发现一本手抄道教经文,写有“湖南衡州府常宁县吉阳乡招贤里石羊保”的字样,应是王姓人氏祈福消灾用的。据说传自泉峰观。地名会在历史的变迁中湮没,但历史的回响却还在。

山顶背面有谢仙岩。在段巘生编撰的《雍正县志》里,就记载了隋唐五虎将之一的谢映登,曾来此修道。一个砍柴的樵夫不仅看见谢道长在下棋,还吃了谢道长的一个桃子。樵夫吃后,担柴一点不用力,上下山如有神助,两肋生风。回家后好些天不吃不喝也不饥不渴。村里人听到仙人赐果这种奇事,都上山来寻找。仙人再也找不到了,只见绝壁上留着诗句:仙人有待今骑鹤,俗子无劳再问津。后人就把谢映登修道的悬崖,唤作谢仙岩。

站在谢仙岩上,眼前心旷神怡,视野所及,是天堂湖数十里的全貌。夕阳下的天堂湖,云雾缭绕,烟霞流转。大自然这个高明的画家,让湖水和天空全涂抹上金色。置身其间如在画中,确有身居天上人间,俯瞰俗世烟火的感觉。

泉峰冠山上,现建有泉峰三寺,分别在山下、山中、山顶建有印心寺、弥峰寺和泉峰寺。泉峰三寺均香火旺盛。弥峰寺旁有个九龙圣泉,就是县志里记载的泉水。这泉水甘冽清凉,富含微量元素,据说可以怯病强身。泉峰寺在山顶,现在寺门门口还摆着两尊古石像。据说是程咬金和秦琼的石像。石像刀法古朴,线条拙巧。传说还有单雄信、王伯当、谢映登的石像,只是已经找不到了。泉峰观供奉的就是谢映登。这些都曾是泉峰观的旧物。

站在大山山顶,耳边是晨钟暮鼓和佛经梵声,眼前是“百善孝为先”的万亩彩稻,再极目远眺,是楼宇林立、散发蓬勃生机的常宁县城。据说,这里将要兴建一个以孝悌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广场和生态公园,与泉峰三寺、谢仙岩一起,形成儒、道、释三种文化互惠互存。这座大山,的确很好地糅合了儒家的“敬”,道家的“静”,释家的“净”。

山风拂来,里面有一种韵味悠长的味道。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明勇

编辑:刘姝彤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746/99/1229445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