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邹兆明散文】 金龙山传奇(故事)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邹兆明 编辑:刘姝彤 2023-02-09 16:13:08
—分享—

常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一方山青水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春秋战国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刀耕火种,生生不息,创造了两千多年的人类文明。蕴藏着讲不清、数不完的传奇故事。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述的是位于现在官岭镇麦园村和金市村之交的一条神秘的山脉,名唤金龙山。此山脉自东向西走向连绵逶迤约7公里,共有7个峰峦,首峰向东高昂,垂直高度约300米,它就是巨大的龙头,中间五座小山峰即是涌动的龙身,最后向那座山略高,稍长,向西宛延,形成龙尾,远远看去,就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春天山花烂漫,桃红柳绿相宜,杏黄李白争妍,那就是一条花龙;夏天碧艳葱茏,树木盛茂,小草妖翠,那就是一条绿龙;秋天薄雾笼罩,苍松挺拔,翠柏秀气,那就是一条青龙;冬天霜雪覆盖,岩烟袅袅,山披银装,那就是一条银龙。说到此,听众不禁要问,此山既然是春、夏、秋、冬四色龙,为何又称金龙山呢?这里自有原因,且听我慢慢分解。首先,我要介绍一下此山的来历。相传盘古开天劈地之时,因苍穹空缺。有一位仙女叫女娲,她采天下五彩之石,用神炉熔化,用以补天。天空补好后,再无缺漏,剩下半炉金色岩浆该如何处置,当时正值冬季,正好是正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眼一观,那一条龙型的山脉竟然是白色的,多不吉利,多不美观呀,于是她把金色的岩浆洒在龙型山上,倾刻间,白龙变成了金龙。由于岩浆温度过高,山上的树木全被烧焦,此后,龙型山再不是春夏秋冬四季的变色龙,而成了永恒不变的金色龙,金龙山由此得名。

不知过了多少个年代,八仙中的铁拐吕洞宾云游至此。见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尽是一片金色的岩石,由于气温过高,他到山下的一家农户中讨点水喝,老农户见此人渴不可奈的样子,便把家里从十多里外的地方取来的最后一碗水给他喝了,吕洞宾见状十分感动,并十分可怜这一方没有水喝的人们,于是他用手里的铁拐在岩石上一凿,便凿出了一个圆洞,洞里喷出了清清的泉水。同时吕洞宾还用铁拐在崖壁上点点画画,画出了许多痕迹,便离去了。金龙山的土地得到清泉水的滋润,又长了花草树木,人们有了清泉水饮用、耕种,纷纷聚居金龙山下。金龙山渐渐被古松翠柏的浓绿遮盖,平日里绿荫葱茏,四季花开。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山下人见证,山顶金龙狂舞,星星点点,豪光四射,天上人间浑然一体,这就成了当时常宁西乡一带的神话。既是神话,有源头,也应有延续,几千年来关于金龙山的神话可就多了。

当历史进入到唐代景观时期,有一得道高僧云游至金龙山,他在清泉水的源头喝够了甘甜清凉的泉水后,面对石壁上苔藓中那一行行如刀斧凿成的痕迹琢磨良久,念出了一首诗曰:

金龙山乃天地山,山下尽居善人家。

感恩超度行善人,播下三斗芝麻官。

僧人悟出了诗中境界,便在此建寺修行,名曰金龙寺,寺一建起,四方僧人慕名而来,和尚信徒不召而至,一时间,金龙寺名声大振,平民百姓求福、求嗣、求平安;官宦贵族求禄、求位、求功名;蒙冤之人求清、求白、求昭雪,有求必应。人们把铁拐吕洞宾的诗用方块汉字刻在石壁上,瞻仰者、模仿者络绎不绝,那清泉水有人品出其三大奥秘,其一想酒喝而穷不可及之人,饮此水如饮烈酒,大饱酒瘾;其二,借酒浇愁穷途末路之人,饮此水即改酒醉,其三,上山求佛之人,饮此水可消除全身疲劳,解除心中烦恼。由此一来,专程来喝清泉水之人川流不息。无论是天干地枯久旱无雨,那泉水永远引不尽,流不尽,千百年来,源源不断地灌溉着山下的良田,滋润着慈善之人的心田。

还有一事,说来也怪,那吕洞宾的诗曰:感恩超度山下人,播下三斗芝麻官。其实果有应征,那常宁西乡历史上可谓穷乡僻壤,属“天荒”之地,与科学无缘。然而,金龙山下方圆二十里地,自古官宦层出不穷,累计三百有余。那吕大仙人确实把做官的种子播在那一块神秘的地方,让后来人受用不尽。

历史的车轮滚入明末清初时期,朝廷因战乱到处征粮,有一征粮官押运粮食从湘江水路入洞庭,在大堡江段遇狂风暴雨,运粮船沉入江底,运粮官不敢回朝廷交差,流落到金龙山,在山下一棵古樟树下,解开衣带,吊在树杈上,准备了却残生。谁知死神未到,古丞相包拯包大人却来了。包大人用尚方宝剑斩断了上吊人系在脖子上的衣带,对他说:未曾食赃,遇天灾人祸,何以一死,回朝廷去吧,案情理当明断。说完飘然而去。征粮官睁开眼睛,原来南柯一梦,他竟其蹊跷,麻着胆子回到京城,朝廷的确没有以贫赃枉法治其死罪,只以赎职罪降为地方知县。他为了感恩,在金龙山下古樟树旁建造包公庙。自此,金龙山上有金龙庙,山下有包公庙。人们说上有金龙播祥光,下有包公佑平安,两庙香火鼎盛。这一方区域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瘟疫不染,贼寇不侵,人们安居乐业,路不拾昧,夜不闭户。享受人间之欢乐祥和。

历史的进程瞬间就到了民国时期。金龙山神奇依旧,清泉依旧。松涛滚滚送寒冬,山花漫漫笑春风。只是两座古庙因多年失修,渐渐失去了光华。一日有一四十来岁的和尚走进了金龙寺,他身材高大,风流倜傥,自称为智能法师。他带来了大量的金银,把金龙寺装修一新。智能法师还传言自己有请观音送子的神功。因故,金龙寺香火又兴旺起来,特别是那些美貌俊俏,婚后不育的少妇们纷纷爬上金龙山,走进金龙庙。智能法师便大施淫威,诱奸了无数前来求嗣的女人,那些女人中有的便由此怀孕,吃了哑巴亏的女人不便张扬自己与和尚的丑行,反而夸奖智能和尚的神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龙山的古道上日日夜夜走满了有心得子或心怀不轨的少妇。一个漆黑的夜晚,智能和尚正在金龙寺的暗房里与一少妇狂欢,突然一阵狂风将那淫和尚卷起滚出金龙寺,滚下金龙山。第二天早上,人们在包公庙包拯神像下的虎头铡刀旁看见了智能和尚的尸体。其实,那神台下的龙头、虎头、狗头三具铡刀都是木做的模型,怎么能铡死人呢。人们只是感叹神仙有灵,淫和尚遭到报应,其余也就不了了之。后来,有人传说,那智能和尚是个假和尚,他乃袁世凯门下一将官,因大势已去,便掳掠了一批金银逃到金龙山,企图借金龙寺暂避风雨,谁知他淫性不改,大伤了金龙神威,败坏了千年古寺风化。淫恶终遭严惩。自此后,金龙山芳草凄凄,花木凋零。金龙寺香火清冷,门可罗雀。和尚们纷纷走散,只有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和尚凭借古庙一方屋角避风躲雨。

抗日战争时期,1944年,日本兵从耒阳渡舂陵水进入常宁。他们听说有金龙山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认为这里一定蕴藏着大量的金矿,一伙鬼子兵为寻找黄金矿来到了金龙山。日近黄昏,金龙山一片昏天黑地,两个鬼子捆绑着两个年轻的少女进入金龙寺,鬼子们在神台之下竟然脱去了衣裤,准备强奸两个女孩。这时,一直躲在屋角里的疯和尚突然操起栓门的大铁棍冲上去,哗!哗!两下,两个鬼子脑袋开了花。疯和尚解开捆在女孩身上的绳索,让她俩逃出了金龙寺,然后,老人关上了寺门,把一桶点神灯用的桐油浇在鬼子的身上,点燃了大火,老和尚与金龙寺在烈火中同归于尽。这时,金龙山顶刮起一阵狂风,将金龙寺正在燃烧的屋顶卷起,像一条巨大的火龙直落在山下的包公庙屋顶上,庙门倒塌,并燃起了大火,庙内正在杀鸡宰鹅准备好好“米西”一顿的三个鬼子兵被活活烧死在包公庙内。就这样,两座古寺化为了灰尘。但是值得,消灭了五个鬼子兵,保护了山下受掳掠、奸淫的人民,大扬了山威、神威。如今的金龙山风景秀丽,树木繁茂,花草妖翠,璀璨成丛,古树参天,绿荫葱茏。两座古庙已由当地人民间慕捐建造而成,虽然不成模范,但已成了气候。袅袅香烟笼罩着庄严庙后青山,每逢庙会,庙前的大草坪上见缝插针般挤满了乌黑发亮的豪华小车和五光十色的新式摩托车,那些特来祈祷许愿的善男信女,想升官发财的红男绿女,想求嗣求偶的痴男怨女,想跳出红尘的疯男浪女,想探幽觅古的愚男傻女,想寻找刺激的俊男靓女,更有那些饱受凄凉的冤男屈女,仕途受阻的学男才女,流落街头的乞男丐女,都涌上金龙山,云集包公庙,熙熙攘攘,吵吵闹闹,扩音器里远古的钟声,近代的歌曲繁杂激荡。金龙活了,活得更开心,更自信,他高昂着巨大的龙头迎着红日升起的东方。每当月圆之夜,山上金光一片,云烟堆积,飞丹流香,好似金龙涌动,那漫山的松柏在晚风中诉说着青翠的昨天,那高高的石壁在金光里展览着鲜为人知的记忆。那絮絮叨叨的馨香,在欢乐中记录没有经历的自传和神话。

故事就讲到这里,故事里的事,说有就有,说没有就没有,请不要当作考证的依据,仅作为茶余饭后的笑谈而已。

最后用一首诗作为大结局。

红尘滚滚如云烟,瞬间即逝几千年。

闭目绰见雾中影,睁眼却是艳阳天。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邹兆明

编辑:刘姝彤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746/99/1229449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