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的《代表在行动》电视专栏。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常宁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人大职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发挥人大优势,汇聚人大智慧,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迈上新台阶。今天《代表在行动》播出第五期《人大发挥职能作用助推乡村振兴》。
十里荷花香,千人太极舞。盛夏时节的柏坊镇新柏村人大代表引领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热闹非凡,一场集荷花观赏、太极展览、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文旅产业盛宴吸引各方游客前来打卡,火爆出圈。依托3000亩荷田,人大代表邓阳生在当地兴建荷花里传统庭院餐饮品牌,打造以农历节气、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特产销售等沉浸式体验农文旅项目,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为村集体创收60余万元,带动近百名群众就业增收。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代表就要勇立潮头。突出‘特色化’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文旅融合,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将会更好地发展,乡村振兴的大道也会越来越平坦、越走越宽阔。”人大代表邓阳生说道。
新柏村人大代表引领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的成功探索仅仅是市人大常委会助推乡村振兴一个缩影。人大代表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专业优势,引导代表主动作为、积极参与,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市人大常委会不仅成立了乡村产业振兴代表专业小组、10个人大代表引领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茶叶、油茶2个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而且每年安排财政预算30万元创业基金用于奖励扶持,每年评选表彰代表履职先进个人40余人,帮助和激励代表们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在大堡乡桥头村,代表袁慧卿发挥致富带头人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常宁市一滴香油茶有限公司,流转山地5500多亩用于规模种植油茶、花生,同时建成油茶鲜果仓储冷链中心6000立方,油茶鲜果烘干脱壳及加工生产厂房4000余平方米,发展油茶产业链,深化油茶产品加工,打造品牌效应,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留守村民提供日常性工作岗位50余个,季节性用工最高达400余人,全年为周边村民创造工资总收入220余万元。
“常宁是油茶之乡,油茶产业也是我们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将一如既往地为常宁油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让油茶成为乡村振兴助推器、产业富民新希望。”人大代表袁慧卿说道。
洋泉镇巷坪村过去村集体经济不足10万,群众发展产业存在技术短板、“看天吃饭”、销售不畅等问题,这也时刻牵动着各级人大的心。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应。市人大代表、巷坪村党支部书记邓成青充分发挥助产业、促增收的桥梁纽带作用,邀请专家指导发展壮大“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联系农业订单扩宽销售渠道,不仅种出好风景,更带来好“钱景”。巷坪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1年不足10万元增长到2023年超过120万元,400多户村民以就业和入股产业分红的方式获得劳务工资20多万元和分红20多万元。
“百姓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将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筑起更多的产业‘连结桥’、民生‘连心桥’、发展‘致富桥’。”人大代表邓成青说道。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为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市人大常委会还把发挥人大代表监督促进作用融入乡村振兴主战场,以“大兴调查研究”、人大代表“6·25为民服务日”、平安村(社区)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为契机,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码上找代表”平台等,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进行有效监督。
在西岭镇石山村,市人大代表、石山村支部书记李孝田以片组邻长为主体,组织村民一起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整治陈规陋习,通过“秀美村庄、秀美庭院、秀美家庭”以及“大评小奖”等一系列评选活动,让村民在自我革新的过程中获得参与感,由引导到内化,文明习俗观念深入人心,乡村文明蔚然成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去年该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作为代表,不仅要做好‘家务事’,更要做好‘村里事’,我将继续引导群众共同为石山村抬头赏景、文明润心的和美乡村添砖加瓦。”人大代表李孝田说道。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承载着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更是新时代人大工作的使命。市人大常委会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在提升代表履职效能上出实招、务实功,用实际行动书写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记 者:刘阳 曾锐
编 辑:汪明泉
二 审:袁丹
三 审:刘朝文 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阳 曾锐
编辑:源源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