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视频】常宁板桥荷花灯:千年传承更璀璨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青洪 曾锐 编辑:小明 2024-09-18 09:07:46
—分享—

中秋之夜,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桥荷花灯会在常宁市板桥镇举行,在月色与灯光的交相辉映下,编织出一幅如梦似幻的美丽画卷,点亮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荷花灯 (1).jpg

玉盘高悬映古镇,荷灯如星点点明。板桥荷花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承载着当地人千年的记忆,每一盏灯背后都隐藏着古老传说与精湛工艺,见证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

荷花灯 (2)(1).jpg

9月17日,夜幕降临,明月悬空,板桥镇荷花灯会流光溢彩。男女老少手提自制的十六角小荷叶灯和五谷丰登、团团圆圆等美好祝愿字语的灯笼队伍从关帝庙出发走街串巷,仿佛满天星辰坠落人间,美轮美奂。随着点点繁星串成一线,蜿蜒至天际,所到之处锣鼓喧天,号角齐鸣,远眺如火龙绕村。近看身着传统戏服的民众演绎七仙女下凡、划海螺船、何仙姑显神通等传统戏剧以及《桃园三结义》《西游记》等经典故事,精彩纷呈,引发观众阵阵掌声与喝彩。正在灯会游玩的市民谭正宁说道:“十分热闹,表演非常精彩,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我想起小时候,吃了中饭就去抢占(荷花灯的)荷叶把手,从中午拿到晚上,不让别人抢走了,晚上就跟着去表演,一边举荷花灯一边吃月饼,那是最开心最幸福的事。”看着荷花灯市民刘玉兰说道。

荷花灯 (1)(1).jpg

中秋之夜齐欢庆,男女老少乐太平。荷花灯之所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离不开匠人们的不懈努力与创新精神。从选料裁剪,到骨架搭建,再到非遗剪纸的装饰,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工艺美学。尤其是那些由老一辈匠人口授心传的技巧,使得每一盏荷花灯都独一无二,既是艺术品又是文化的载体。荷花灯制作者贺传厚介绍道:“剪纸有技巧,由里到外,由细到粗,再慢慢练习,熟能生巧,逐渐就学会了。”

荷花灯 (4).jpg

今年76岁的贺传厚制作荷花灯已有60多年的时间,每年从6月份就开始准备新一轮的荷花灯制作,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积极参与其中。荷花灯非遗传承人黄志贤便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每年中秋,当地群众都会自发组织,自愿筹款,家家户户像过年一样,剪纸折花,贴、糊、扎花灯,下至7岁的儿童,上至60岁的老人都以举灯参演为荣。在村里人心里,这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美好愿望的延续、文化的传承。

板桥荷花灯会常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志贤告诉记者:“每年中秋,我们都会制作上百盏荷花灯,每一盏灯都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为了把这个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我们从娃娃抓起培养,让这项古老的艺术能够薪火相传。”

趁着假期来参加荷花灯会的学生贺芝芊说:“能参加这项民俗活动,我感到很荣幸,我希望这项民俗活动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荷花灯 (2).jpg

一灯千年。既有薪火相传,更有与时俱进。板桥荷花灯会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文化传承,还承载着对先辈忠义仁勇精神的纪念,精神内核不断丰盈。它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祭奠关羽之忠义;盛于明末清初,纪念何仙姑之仁爱;传承近代,悼念抗战英魂保家卫国之英勇。这些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通过荷花灯会得以代代相传,成为了板桥镇民众共同的记忆和精神财富。2009年板桥荷花灯会被衡阳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

“板桥荷花灯有18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而制作的。经过千年的传承,不仅成为我们板桥镇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更是我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民俗活动。”板桥荷花灯会衡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芳来说道。


记 者:李青洪  曾锐

编 辑:汪明泉

二 审:袁丹

三 审:刘朝文 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新.jpg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青洪 曾锐

编辑:小明

本文链接:https://www.cnxww.cn/content/646843/52/142815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