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田野最知春气暖

来源:新湖南 编辑:曾凡龙 2024-05-11 16:41:10
—分享—

■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盼盼 通讯员 毛舟宇 徐潇

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念兹在兹,多次对湖南农业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牢记嘱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奋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农业强省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3月19日,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保障粮食供给,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4月的田野,处处勃发生机。

在岳阳县筻口镇潼溪村的丰瑞农机合作社,绿油油的秧苗如同绿草坪一般,沿着山地铺向远方,大卡车络绎不绝地将秧苗销往岳阳县及周边县市区。

“党的二十大上,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种粮大户,我备受鼓舞,要带动周边农民一起多种粮、种好粮。”丰瑞农机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告诉记者,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

如何带动大家多种粮?“秧好一半禾”,董敏芳从水稻生产中最难的育秧环节入手,创建了全省最大的旱地育秧工厂,流水线作业能力达到2400盘每小时,能有效节省8%到10%被秧田占用的水田面积。

(岳阳县筻口镇潼溪村,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旱地育秧工厂。该工厂是目前湖南最大的旱地集中育秧基地。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今年董敏芳育的秧苗可供3.6万亩大田栽插,她钻研出的高水平育秧技术和标准向全省各地输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万亩。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到,要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省委、省政府牢记嘱托,带领全省上下齐心努力。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对标对表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省市县乡村层层压实责任,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村组,落实到合作社、大户。

实施各项奖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今年省财政提前下达绿色高产高效资金1.02亿元、粮油单产提升资金1.2亿元,62个产粮大县实施水稻完全成本保险。

(3月29日,浏阳市沙市镇水稻万亩综合示范片,邓见加、暨东方、邓红灿三位种粮大户合影。在长沙市2023年举行的晚稻高产竞赛中,邓见加成为全市高产冠军,暨东方、邓红灿成为全市高产标兵。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一系列硬措施,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省委、省政府从坚守耕地红线到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再到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

国家重视,政策支持,农民种粮有干劲。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镇乐塘坪村70岁老人李井元今年扩种300亩双季稻,双季稻种植面积达700亩。全国十佳农民、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85后”种粮大户朱霞带领合作社给周边散户提供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万亩。

省委、省政府一手保面积,一手抓单产。今年,湖南确保粮食面积稳定在7135万亩以上,并重点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50万亩。通过“良田+良种+良法”配套,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每亩节本增产增效逾200元。

(双峰县永丰街道泥湾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清澈的河流、方整的农田、整齐的大棚与错落有致的民居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乡村画卷。 李建新 摄(湖南图片库))

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巩固提升省领导联系粮食生产万亩示范片制度,通过农业科技人员“揭榜挂帅”领办示范片,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以点带面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位于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的水稻万亩综合示范片核心区通过精耕细作,草坪变“粮仓”,2023年实现双季稻亩产1332.9公斤。

2023年,湖南粮食总产量613.6亿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居全国第一。湖南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站在600亿斤台阶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抓好生猪、油料、果蔬茶等主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据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调查,2023年湖南全年生猪出栏6286.3万头,比上年增长0.6%;湖南柑橘、茶叶、菜籽油、茶油产销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插上科技的翅膀,现代农业快速前行

春耕时节,记者来到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阳村,只闻机器轰鸣,却不见人影。不到10分钟,一丘田的秧就栽插好。

“种地不要人,机器自己跑。”望城区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定告诉记者,有了无人农场,种田再也没那么累。

作为“农二代”,“85后”新农人肖定从小就吃过务农的苦,深感农业生产光靠人力远远不够。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她在各种政策支持下走上了机械化种粮道路。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肖定代表种粮大户向总书记汇报。“总书记夸我‘不爱红装爱武装’!”时隔4年,回忆起这一幕,肖定依然很激动,让她更坚定地走科技种粮道路。

(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阳村全能农机专业合作社无人农场内,一台无人驾驶的收割机自动把粮食卸载到指定运粮车上。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2021年4月,在罗锡文院士团队的指导下,肖定建成全国首个双季稻种植无人农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机器人等,实现了从耕种到收获的全程无人管理。

“以往打理200亩田,至少需要十几个劳动力,如今只要两三个人。”肖定说,科技助力,种粮越来越轻松,农业前景越来越可观。

解决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主要出路在于机械化。

(4月10日,益阳市大通湖区再生稻无人农场,工作人员在为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补充秧苗。湖南日报记者 辜鹏博 陈萌 摄)

湖南“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形特征,让农业机械化面临短板。近年来,湖南从补齐丘陵山区农机化短板着手,投入资金2.5亿元,研发了水稻有序抛秧机、油茶采收机等50余款适合丘陵山区的“小专巧智”特色机具。

近三年,湖南粮油生产主要环节机具获补贴资金21.13亿元,带动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水稻、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3.46%、69.24%,农机装备总动力居全国第6位,农机装备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90亿元。

越来越多农户从靠天吃饭,走向靠科技吃饭。

(3月15日,湘潭市岳塘区荷塘街道正江村首程智慧农业产业园,陈艳(右二)和工人在交流水培蔬菜的种植技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健 摄)

衡阳市石鼓区鹏盛现代农业公司建成12.5万平方米高标准连栋大棚,蔬菜种植从传统的1年2茬变为1年3茬到4茬;桃江县富立来科技有限公司将畜禽粪污变成绿色有机肥,净化环境又推进化肥减量;长沙市望城区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效益是普通鱼塘养殖的10倍以上……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湖南作为种业大省,拥有8位农业领域院士、3900多名种业科研人员。立足种业科研优势,扎实推进种业创新高地建设,岳麓山实验室启动实体化运行,杂交水稻、耐盐碱稻等十大种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

目前,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杂交水稻供种量占全国1/3以上,辣椒种子占全国1/4,畜禽供种量占全国1/10。

(4月8日,海南省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科研试验基地,柏连阳院士(左)与唐文帮教授在耐盐碱水稻田间考察。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行 摄)

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湖湘沃野增添新希望

“早稻秧苗才下地,订单就已经到手了。”最近,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的“90后”种粮大户陈帅宇成了大忙人。

春光正好,陈帅宇合作社服务的5万多亩大田,要抢抓天气尽快插秧;大米销售订单需求量大,陈帅宇出入一线城市,忙着洽谈商务。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到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走进农田,和他亲切交流,并对他说,现在农村就需要年轻人回来。“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新农人种粮鼓足了干劲,广袤田野成了年轻人施展身手的大舞台。”陈帅宇说。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给这位新农人带来了不少变化。

(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新农人陈帅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持 摄)

农户们更加信任新农人陈帅宇,合作社今年新增社会化服务面积4000亩,总服务面积达到5.4万亩;陈帅宇用绿色生态方式种出的“花间稻”牌大米,名气越来越大,订单越来越多;几百位年轻人从各地赶来,向他请教种粮经验;合作社新来了3位年轻人,跟着陈帅宇一起种田。

放眼广袤的三湘沃野,越来越多新农人返乡务农,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湖南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近10年,湖南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7.6万人,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投身农业生产。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麻阳苗族自治县种粮大户路小兰返乡种田,从“85后”学霸变为“农机女王”,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她带领合作社为3万亩优质稻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稻谷由合作社订单收购,带动近千户农户增收。

持续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6000家,家庭农场总数达21.23万户;农民合作社总数达12.22万个,成员356.23万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25.8%。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扩面提质,品种、技术、农机等服务进村入户,帮助散户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问题。

益阳市资阳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联合社提供“种子到大米”的全程服务,年服务面积达35万亩以上,带动3万多户农民,实现每亩增收100元左右。

(双峰县永丰街道杨联村,村民在晾晒红薯片。近年,该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种植高产、优质的红薯,并进行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李建新 摄(湖南图片库))

省委、省政府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全省涌现出8.85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服务小农户超500万户,承担了全省6成以上的粮食生产,亩均节本增收180元以上。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长农业产业链,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农产品加工增值。2023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2.2万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21元,同比增长7%。


来源:新湖南

来源:新湖南

编辑:曾凡龙

阅读下一篇

返回常宁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