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正是蓼叶产销的“黄金时节”,常宁市塔山瑶族乡两万余亩野生蓼叶迎来丰收季,畅销海内外,带动当地村民日均增收200元以上,为塔山瑶胞撑起“致富伞”。
走进塔山瑶族乡,绵延的大山中绿意盎然,随处可见成片的野生蓼叶林,山腰上婉转悠扬、朗朗上口的瑶族山歌响彻大山。瑶民盘小燕与族内大姐们腰系叶子扣,正一边唱起当地山歌,一边采摘蓼叶,每采摘一小把,就将其放入腰间的叶子扣临时归总,防止采摘后的蓼叶变形,便于捆绑携带,现场一片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
“端午节前后正是采摘蓼叶的时候,我们每天上午进山采摘,每天可以摘到100多斤,然后可以换取200多块钱,既赚了钱又不耽误干农活,一举两得,收入也很可观。”塔山瑶民盘小燕说道。
临近中午,盘小燕与大姐们满载而归,怀抱一捆捆鲜绿的蓼叶,来到蓼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狮园村的蓼叶加工厂,对蓼叶大小、品质进行筛选分类,获取酬劳。该合作社负责人何六军告诉记者,野生蓼叶品质参差不齐,有的叶片较小,有的叶片太嫩不宜久煮烘烤,因此要对其进行筛选,分类出售,目前鲜叶主要供应国内食品、餐饮行业,用于包装食品,点缀菜肴。
“上百名村民每天上山采摘粽(蓼)叶,我们大概一天收购达上万斤,加工出来的干叶一般是跟那些外贸公司合作出口销往欧美、日韩一些国家,每年产值上千万。”常宁市蓼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六军说道。
塔山常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且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蓼叶生长,村民们每逢端午前后都有进山采摘蓼叶的传统。据统计,全乡现有野生蓼叶2.3万余亩。近年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常宁市塔山瑶族乡立足百里瑶山自然资源禀赋发展经济,依托“公司+村集体+农户”和“党建+产业联兴”的模式,全力推进农旅、文旅产业融合,做大“一游两叶三特”乡土经济。目前,该乡以蓼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成立的塔山蓼叶产业联盟,在林业、科技部门指导下,实施了野生蓼叶林改良培优项目,培优后的蓼叶林亩产鲜叶可达500至800公斤,是野生蓼叶林的数十倍;新造蓼叶林3年后,亩产值可达3000元以上。
“以后将会让村民在自己闲置的土地上去种植蓼叶,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是得天独厚的,这个环境最适合蓼叶的生长,公司也将大力打造基地扩展,把总产值提升起来,我们的目标就是达到2000万以上,带动村民增产增收。”何六军说道。
记 者:刘石朋
编 辑:刘姝彤
二 审:袁丹
三 审:刘朝文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石朋
编辑:源源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