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宁市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思路,围绕“产业赋能、生态引领、全域融合”发展战略,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集群向绿而行、向新提质,书写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新篇章。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180家,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大关,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
作为全省“5G+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正演绎着百年矿山的智慧重生。在康家湾矿智慧调度中心大屏前,数字孪生技术将千米深井的运行态势实时映射,集成溜破运输、人员定位、安全监测、视频监控等自动化监测监控系统数据,构建起“监、管、控”三位一体的智慧矿山体系。通过5G专网全覆盖与智能化改造,实现以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生产效率提高10%—30%,每年可节约成本100万元以上。
水口山康家湾矿矿长朱志华介绍道:“通过系统升级以后,我们井下集中运输、集中提升这一块实现了全自动化。这一块对我们在产量方面提升很大,从50万吨提升到了70万吨。六大系统升级改造以后,我们的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都非常精准,现在每个人在井下定位实现了米级的定位。”
当有色金属产业在智造深水区破浪前行时,30公里外的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正演绎着“一条牛仔裤”的绿色革命。在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环保园首家入园纺织企业宏程纺织,3万平方米的水洗与印染车间内,自动化洗染设备持续轰鸣运转,成摞的牛仔裤在流水线上高速流转。洗水印染形成流转闭环,90%的废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随着热电联产项目正式供汽,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的生产成本优势、服务优势和规模优势进一步突显:蒸汽与电力一体化供应使园区企业综合能耗成本降低近30%,全链条能源保障服务可24小时响应生产需求,显著缩短订单交付周期。这种“能源共享+产业协同”新模式,吸引34家上下游企业集聚成链,形成从棉花种植到成衣出口的完整闭环。
湖南宏程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晴俭告诉记者:“通汽之后,我们宏程纺织车间,一年节约的开支大概在300到500万元左右。我们现在是4条线,也就是4个车间。我准备在五六月份再扩建2个车间,产能和产量也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40%左右,大概1.5亿元。”
目前,常宁以水口山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全力打造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链,建设了全国领先的铜铅锌产业基地、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在有色产业方面,以五矿(湖南)铜业、株冶有色、水口山集团三家龙头企业,汇聚 50 家规上企业的产业集群,形成铜铅锌冶炼及精深加工三大产业链,初步达到年产量15万吨铜、30万吨锌、10万吨铅。在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制衣、洗水、印染、污水处理、热电联产等链条企业均已投产,形成了牛仔服饰产业特色集群。
常宁市科工信局副局长陈曦敏说:“我们通过政策'强链'、技术'补链'、服务'延链',让创新链与产业链实现'双螺旋'上升,助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下一步将依托产业基底优势,深入实施企业'梯度培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发展新动能,全力抓好企业'原地倍增'及助企惠企10件实事。”
记 者:曾锐
编 辑:汪明泉
二 审:袁丹
三 审:刘朝文 胡敏 刘阳
新闻热线:0734-7221155
投稿邮箱:XMT19176751553@163.com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下载“大义常宁”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来源:常宁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曾锐
编辑:小明
本文为常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